我为车间编墙报
2015-12-08
作者:
来源:
张建树 文/图
看着眼前工友珍藏多年的这张照片,我便想起当年我在华芳集团车间编墙报的情景,照片中最里边站着的那位男员工就是我。
十年前我来到了张家港的华芳集团打工,那可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总资产超过105亿,员工达3万多人,其棉纺产业规模处世界第二位,是全球最大的精纺呢绒生产基地之一。能进入这家全国知名企业工作,我倍感自豪。
在工作闲暇之余,我喜欢在车间的墙上练书法,写了涂涂了写,我的字竟被车间主任相中,非让我负责办车间的墙报不可,每月再多补我100元钱,为此还给我调整了一份十分轻松的工作,让我始料未及,喜出望外。
编墙报也绝非易事,不仅仅要求字要写得好,还需懂得插图的知识,这样制作的墙报才能图文并茂,让人百看不厌。插图对我是一个短板,需要从头学起。
我趁倒班的间隙,跑到市内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有关插图的书,每天下班后,就趴在床上认真研读,到出墙报时,我就拿出来现学现卖。墙报的内容都由车间主任来提供,大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车间的新闻,二是车间内安全操作的常识。
首先我要把墙报的内容一一吃透,哪篇文章适合配哪幅插图,又适合什么样的艺术造型,甚至还要对每篇稿子的标题、字号、粉彩等,在心里认真推敲揣摩,然后按照成熟的想法呈现在墙报上。首期墙报完成以后,车间员工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不约而同地一起给我鼓掌。车间主任的两只杏眼,已眯成了一条线,她用“叽里哇啦”的江浙话,连声夸“好”,这时我才敢松一口气,压在心坎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看着自己用心编好的墙报,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每一篇文章,就像刚刚从母亲身上“瓜熟蒂落”的孩子;每一个标点符号,就像可爱孩子的明亮眼睛;每一种色彩,又像给孩子们佩戴的彩绸。听着别人不住的夸奖,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月底是车间发工资的日子,我领了整整1500元。这是我那年月拿得最多的一次月工资,几乎是我在乡镇政府上班时月工资的近4倍。会计特地告诉我,还包含本月100元的编墙报补贴。
周末,我和在华芳上班的几个河南老乡在街上的餐厅小聚,老乡们不无羡慕地告诉我,他们在这里当了几年的老员工,工作很累,工资还没有我的高,每月才领到1400元,只有车间的班组长才能领到1500元工资,说我这家伙肚里有“水”,还没来“三天”,就轻轻松松享受上班组长的待遇,真牛!听得出来,老乡们既是对我能力的肯定,同时又是对我的羡慕!
我告诉老乡们,年轻时的拼搏付出,都是一点点为自己积累经验,不要为一时的怀才不遇而烦恼,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而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不管啥时候都要坚信一个理儿,只要你是一块金子,一定会有发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