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工会人那些事儿
2015-11-30
作者:
来源:
侯满玉 文/图
有诗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云情状,人世间,生活里,确实不虚。我就不敢相信丢失20多年的两本杂志(《运城工运》《职工文艺》),竟然还能失而复得,完整地重现面前、回归手中。
睹物思事,睹物忆旧。我的思绪一下穿越到20多年前与工会领导及同志发生交集的那些事儿,仿佛就在眼前。
那年我从事业单位“跳槽”到某厂当了厂办主任,算是“脱产干部”。调到工厂,有了与县总工会交集的机遇,方知这里还有个阅览室。素来喜欢读书看报的我得空便泡在这里,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吮吸着精神世界里的琼浆玉液。女管理员看见我如饥似渴的状态,渐渐由好感、信赖到支持,给我大开方便之门,破例借阅跨月的报纸和杂志。阅览室撤销后,工会黄主席说:“我这儿有《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你喜欢就来我这儿看。”黄主席的关心、慷慨,让我很感激。但我不能老往他那儿跑,有时也去冯干事或姚主任处,他们都很热心支持我。在冯干事办公室发现地区工会编辑出版的《运城工运》、《职工文艺》两个内部刊物,我非常惊喜。他送给我两本,通读后让我很受启发。工厂的事情毕竟多而杂,我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利用晚上的时间给这些刊物写些新闻通讯或短小说。
1987年10月,我调到商业局工作后,因这两个刊物分别编发了我采写的通讯《春风吹得来客醉》和小说《并非吝啬》,以致《运城职工报》创刊后,我作为通讯员参加了通讯工作会议,得以结识了赏识我文笔的运城地区工会办事处副主任兼报纸主编张增东。我在《运城职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永济商业系统体制改革的新闻,张主编在讲话中表扬我“积极捕捉新闻,反馈信息及时”,鼓励我要再接再厉。在张主编的鼓励下,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陆续发表了《与时间赛跑的人》《商海弄潮儿》《堪称里程碑的第一步》等人物通讯和特写。后来,这些文章还被出版社辑录结集成书。
忆往昔,心潮澎湃,不禁感慨:我这些年文化知识的积淀、写作水准的逐步提升,与两级工会领导和同志的帮助、支持有很大关系。世事更迭,韶光流逝,也许,他们早已淡忘了这些他们眼里的小事,可我却难以忘怀,永远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