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 “有偿”劳动
2015-11-19
作者:胡兆喜
来源:劳动午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姐弟几个跟着父亲在离家十数里远的镇上上学读书,形单影只的母亲留在乡下操持农活。每当暑假来临,父亲就会早早地给我们分配劳动任务。姐姐洗衣、做饭,弟弟放牛,稍有些体力的我则随着母亲下田做些农活。按说,对于孩子,劳动是件苦差事,可是我们却不这样认为,每次,不但很愉快地接受任务,而且还干得格外“卖力”,因为父亲让我们做的几乎都是“有偿”劳动。
放了一假期水牛的弟弟,就会拥有一把心爱的玩具枪,一顶带电动风扇的太阳帽;烧锅、洗衣的姐姐就能穿上一件时尚的连衣裙;同样,臭美又喜好读书的我,因为劳动,不仅能穿上流行的衣服,还享受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带来的精神上的“美餐”。
记得初二那年,镇上的校园里突然流行起“花格衬衫、牛仔裤+白球鞋”的装扮。我向父亲表达了我也想拥有这套时尚行头的愿望。父亲笑笑说:行,按老规矩办。于是,整整一个暑假,我从河湾里担了千余桶水,把母亲刚插下地的山芋秧足足浇透了三遍。几亩地的幼苗因喝足了水而生机盎然,我也因此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穿着“小白鞋不系带、花格衬衫勒进牛仔裤”的时尚小男孩,而且还得到了一本当时很难买到的长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秋收时,因山芋丰收,父亲又托人从皖南山区给我捎来一件很精致的竹子书架,作为夏天“浇水”劳动的后续嘉奖。
弹指间,数十年时光倏忽而过,儿时的“有偿劳动”带来的那份美丽和快乐,却在脑海心头愈久弥新,芬芳盈漾。
当初,父亲为我们设计的“有偿劳动”,或许只是想用“物质”来激励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以此减轻母亲肩头的重担。没曾想,却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许多美丽的种子,开出了芬芳的花儿。因为“有偿劳动”不仅让我们享受到生活的美丽,也锻炼了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磨砺了我们的坚强意志,让我们从小就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爱劳动,就是爱生活。
□胡兆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