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难忘李凤祥老师

2015-11-15 作者:马仲清 来源:劳动午报


  2015年11月13日上午,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原劳动午报张展编辑发的微信,得知“北京晚报原副总编辑李凤祥(凤翔)老师,因病今天上午八时三十分在佑安医院不幸逝世”的消息,我立刻打电话报告给朝阳区政协。中午,我给李老师家打电话,向李老师的老伴、女儿表示悼念之情。
  我与李老师的相识是在朝阳区政协,算起来已有八九年了,虽然我与他接触的时间不长,每次只是简短的交谈,但他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为人随和。每次我见到他,他总是面带微笑,精神总是那么饱满。与大家见面时,他总是热情地打招呼,非常随和,没有一点名编辑、领导的架子,同志们都很敬重他。
  他对文史稿件一丝不苟。朝阳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每年组织文史资料特约研究员集体校对书稿,李老师每次都积极参加。有一次我到他房间,看到他趴在桌子上一字一句地校对书稿,七十多岁的人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令人感动。
  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很强。每年的例行聚会,李老师要是没参加,我们都要打听问问。有一次他没参加,我给他打电话得知他身体不舒服住院了。政协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凡是李老师有事或有病参加不了活动,他都主动跟政协请假。
  他对我的鼓励令我难忘。2010年和2013年我分别印制《朝外南下坡》两本书,他看了后夸赞我写的文章:“真人真事,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修饰,特别好。”他的话使我更加清楚了文史资料文章,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真实的记录人或事。在去年的一次聚会上,他见到我便说:我常在《劳动午报》上看到你的大作。我告诉他都是比较短的文章,他夸赞写得挺好。
  李老师心特细。他在某刊物发表了脸谱画家田有亮的文章,李老给我复印了一份,上面题写:“仲清同志一笑!李凤祥 2013.1.30。”这篇文章有我们曾在朝阳宾馆见面聊天的内容。
  有一次我跟他说,如果我再出第三本《朝外南下坡》时,您给写点什么,他痛快地答应了。此事虽已办不到了,但李老师对我的热情支持,以及经常不断的鼓励,令我十分难忘。
  他抗癌的乐观精神令人感动。在一次交谈中,他告诉我患癌症多年,每天夜深人静时打坐,进行身体锻炼,直练到浑身冒汗。他顽强乐观地对待疾病,令我们感动和钦佩。
  他写的文章内容翔实,生动具体。看到他近十年来,在《朝阳文史》上发表的《童年的记忆》、《几位名人的小事》、《西裱褙胡同34号的回忆》等十几篇文章,我仿佛听到他在给我讲故事,自然朴实风趣,从中我能感受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看到李老师与我在蓝调庄园合影的照片,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李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将留存在我的脑海中。
  李老师,您一路走好!
  □马仲清 文/图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