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退休生活学画画

2015-11-09 作者: 来源:

  宋序彦 文/图
  1998年,我和老伴同时退休了。几十年的国防科研工作,使我俩一直处在紧张、繁忙的状态中,现在退休了,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我和老伴商量,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我们的退休生活。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经常看到一些离退休老同志的画作,画技虽不是十分纯熟,但显然是用心之作,这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经商议,我俩决定从头开始学画画。
  说干就干。我们学习的是中国水墨画,开始搜集、剪贴书报杂志上刊登的教授如何画中国画的文章,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还在社区活动站报了绘画班,每周按时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短短的时间内,我就写满厚厚一本学画的笔记。按照老师的指点,我们先从临摹一些名家作品入手。我们选定了中国水墨画大师李可染、漓江画派创始人白雪石,以及京味民俗画家马海芳的佳作,作为临摹样本。
  我和老伴一起购买了画笔、墨汁、颜料、宣纸,参照学画的讲课笔记,就动手画起来。我们从先易后难入手,先画马海芳老师的民俗画——“逗蛐蛐”。在一个结满丝瓜的大棚下,摆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两边分别站着一个老汉和一个青年小伙,他俩都神情专注地手拿探子,逗引着罐中的蛐蛐。长桌周围站满围观的街坊邻里,特别有意思的是,桌上还趴着一个两三岁的胖娃娃,眼睛紧紧盯着老汉罐中的蛐蛐。这是老北京人生活的一个真实侧面,充满轻松、舒畅的气氛又透露出十足的生活情趣。
  画了一系列北京民俗画后,我开始临摹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名画是他在深秋季节到八大处休养时,面对满山红叶的壮美景色,激发起创作灵感,铺纸挥毫一气呵成,表达了老画家对祖国山河无限的热爱。全篇画作以红色为基调,但层次分明,树木、山石和掩映其中的房屋历历在目,杂而不乱。为了表现出红色的不同深浅,不同的层次感,我先后上色十遍,花费了半个多月时间才画完。这张画,我参加了院工会组织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画展,并获得了优秀奖。
  我还画了一张漓江派画风的创始人,白雪石先生的“千峰叠翠”。这是一幅场面很宽广的山水画,我在绘画的过程中,时而画出山峰翠竹,时而画出渔船鱼鹰,仿佛置身于景色秀丽的大自然中,身心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十几年来,我画了近百张画,装裱了十几张,家中的客厅、卧室的墙上都挂满了我的画作。为了庆祝母亲的九十大寿,我专门画了一张松竹梅条幅,挂在母亲卧室的床前。让母亲每天早晨醒来,就看到这幅画,感到儿子就在身边,心情特别愉快。
  十几年的不断深入的绘画磨练,使我体会到,画画不仅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艺术创作过程,也是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每次画画,老伴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一边观看,一边和我切磋着绘画的技巧,这增大了我和老伴的心灵沟通和交流,增添了我们生活的情趣。我将坚持画下去,画出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山河,画出我们伟大时代的美好生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