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实干圆梦

2015-11-06 作者: 来源:

  张希合 文/图
  1987年1月,河北兴隆提拔我为二中校长,我对贺县长说:“这二中校长我当不了,您还是放我回原籍北京平谷吧。”他说:“现在不行,你得改变了二中的面貌才能放你。”“二中的面貌我永远也改变不了。”“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样的面貌吗?今后高考只要榜上有名,就算你改变了二中的面貌。”“您说话算数?”“当然!”“行!”
  二中和一中一样,同属县级,但二中却是筛子底下的学校,收的学生全是一中筛剩下的。又加上二中的教师人浮于事,敢挑重担、敢打硬仗的没有,而拈轻怕重的“官太太”、“刺头”却不少,有的还教不了课,故年年高考都是大“0”蛋,榜上无名。
  抓这样的学校,更需“打铁先得自身硬”。所以,我和妻子许会丛都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我不但抓学校的全面工作,还兼一个高中班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妻教两个高中班语文,还兼个班主任。这样,我对教师的工作就敢抓敢管,敢于实事求是地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了。对教不了课的教师让他们去搞勤工俭学——办墨汁厂、小旅店、小商店。对学生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渐渐变样了。高考后,我校榜上有名了,大专考上了3个,本科1个,而且文艺、体育比赛也都超过了一中。特别是勤工俭学,我们的经济收入一中没法比。因此,全校每个教工都浮动了一级工资,并做了一身衣服。这样一来,一中教师人心浮动,纷纷要求往二中调。
  县里一看这样不行,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苏明谨让我停办墨汁厂、小旅店、小商店。我没同意,拒不执行。主管教育的县委副书记刘廷泽也来找我谈话,我还是没同意。结果我调出了,调到县招生办公室当主任。
  一看二中不需要我了,我就又去找县长贺志仁,重提调动。他说:“您一定要走?”我说:“一定,因我在兴隆已工作27年了,家里老人天天在盼着我调回去。”这回他不说啥了,在我的调动申请上签了字。我们就是这样调回原籍的。
  调回之前,我和妻在兴隆广场合了影,这就是我们与兴隆的告别照。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