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那个终身难忘的国庆节
2015-10-09
作者:
来源:
□素洁 口述 龙玉纯 整理
金秋十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6岁华诞。回望66年来中国经历的坎坷历程,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记忆与感受。作为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的女兵,我却一直对1954年的国庆节记忆犹新。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只要一想起那个日子,我就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那年九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公开回国,而我作为47军140师宣传队的一员,享受了这一殊荣。九月下旬,我随47军回到了湖南耒阳。为了欢迎志愿军归国,迎接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国庆节的到来,不大的耒阳城已成了花的世界,红色的海洋,家家户户都挂上了五星红旗,处处都装饰了凯旋门、欢迎牌坊,花团锦簇,热闹非凡。我们宣传队驻扎在一个废弃的教堂里,院子里有亭有水有花园,绿树成荫,遍地鲜花,使久住防空洞的我们,感觉这里简直就像天堂,十分惬意。
我永远也忘不了1954年国庆节的那一天。那天的太阳特别明亮,烈日当头,火辣辣的,天气特别的热,可能是那几年在朝鲜过惯了北方秋高气爽的日子,好像承受不了这热烈的太阳。可偏偏我们宣传队去参加国庆游行和庆典时,必须充当仪仗队,要穿上那套威武挺拔、披武装带、配长筒靴的人字呢队服。那种腰一束、无沿帽一戴的形象当然英姿飒爽、神采奕奕,可是要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上街游行,还要接着参加近两个小时的国庆庆典大会,真的比在前线战场抢救伤员还要辛苦,但我们心里都十分兴奋。沿街满是人群,无数鲜花向我们抛来,“欢迎志愿军光荣归国”、“最可爱的人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等口号震天动地,到处是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沸腾了整个城市。幸好耒阳城不大,不慌不忙走来,一个多小时就游行完了。就这样,到达举行庆典的操场时,我们的衣服早已让汗水浸透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庆典会场其实很简陋,露天草地广场前面搭起个“主席台”,下面没有凳子椅子,在庄严的国歌响起,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全体指战员都听令席地而坐。地上滚烫的,头顶骄阳似火,一个多小时的庆典暨欢迎仪式,热烈而庄重。我们宣传队坐在最前面,面对主席台,更要注意形象,所以坐得笔挺的,虫子在臀下爬也不敢扭动一下。汗水从发根处涌出,顺着脸颊汩汩下流,脖子痒痒的也不去擦它,流到眉眼间,眨眨眼睛,流到嘴角边,尝尝咸味。我始终牢记教导员的话,“我们代表着千万志愿军的荣耀,我们领受着的是祖国人民的热爱,一定要不辱‘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坚持着,昂着头,挺起胸,始终微笑着热烈地欢呼,热烈地鼓掌,以回报祖国人民的爱戴。
热烈的国庆一天过去了,晚上我们又参加了当地的联欢晚会,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直到午夜近12点才回到驻地休息。
夜深了,很累了,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祖国人民的关怀热爱;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和平国土的繁荣景象,对比度如此大的画面,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反复上演……这个不平凡的国庆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享受到了至今难忘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