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我们登上了庐山

2015-01-27 作者:马仲清 来源:劳动午报

  或许在你现在和曾经的工会工作中,有无数个细节如同过眼云烟飘过。但总会有一些小故事伴随着某些物件、某些人和某种符号留了下来。比如一次活动、一个日子、一张照片……
  2000年9月初,单位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去江西参观游览,我们有幸登上庐山,见识了庐山的真面目。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沿着盘山公路疾驶,导游给我们讲了当年毛泽东主席登庐山的一段野史。据说当年毛主席乘坐的汽车每盘绕一圈,往车下扔一根火柴棍,到了山上,共扔出400根火柴棍,于是就有了毛主席诗词《登庐山》中“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诗句。我静静地听着,不由得赋诗一首:“坐车盘旋上庐山,伟人诗句脑海翻。当年主席登山路,如今老马观庐山。”
  庐山的景色非常美,站在山上云雾飘在身边。我们在五老峰、仙人洞、迎客松,以及当年毛主席坐藤椅处留影。听导游介绍历代文人墨客、政府政要不少人都上过庐山,并留下赞美庐山的诗句。我有感写四句小诗:“文人墨客登庐山,作诗填词赞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地,回归自然人成仙。”
  庐山的夜晚漆黑一片,夜深时静的出奇,一点声音都没有,就连窗外风吹树叶的声音也听不到,这对睡觉喜欢静的人,是一种天赐的好环境。庐山的三叠泉非常壮观,毛主席曾形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叠泉瀑布从山上到山下,分三个层次一泻千里。我顺着又窄又陡的台阶,走到山下观赏美景。但从山下顺台阶往上走时,脚后跟儿和膝盖疼得厉害,无奈坐了滑竿,有感而发:“峡谷路难行,滑竿抬仲清。平生第一次,省力不攀登。轿夫出大汗,也要歇几程。有缘来相识,百元送人情。”抬滑竿的师傅们挣点钱真不容易啊!
  在庐山,我们还参观了“庐山会议”礼堂、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住过的别墅。
  庐山的美景,是看不够的。翻看在庐山照的照片,总能勾起当年参加工会活动时发生的许多美好的记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