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剪影留念

2015-01-05 作者:张式彝 来源:劳动午报

  近日闲暇,女儿帮我整理了一下旧书报和杂志,归纳整理好保存起来,这些资料都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在整理过程中,女儿无意中发现我保存了很久的剪影册,这本剪影册乃是我心爱之物,我把它视为艺术珍品。
  翻开剪影册,这一张张小小的黑影肖像剪影令女儿感到神奇。我从剪影册里拿出最好看的一张给她瞧,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我去南京开会,开会之余,我去“中山陵”瞻仰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其间,遇见一位身着朴素,非常文雅的年轻人,他见我是北方人,有意为我免费剪影,我欣然答应,他叫我侧脸站好,只见他用一张黑纸,一把剪刀和灵巧的双手飞快地剪动着,操作片刻功夫,一张人物肖像剪影展现在我面前,我细心品味肖像特征(头像):眼睛、睫毛、鼻部、嘴部等部位,剪得如此惟妙惟肖,令我心悦诚服。
  女儿就像听故事一样迷住了,然后我又给她讲述剪影的历史。上世纪20年代中期,剪影艺术在上海、杭州等南方诸城市颇为盛行,当时被称为电影皇帝的金焰先生以及王人美等电影界知名人士对剪影艺术更是情有独钟,其后剪影艺术波及全国各大城市。剪影艺术是地道的舶来品,它和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工具的类似和手法上的相同,用一把剪刀、一张黑纸就能剪出人物的艺术形象,似乎有些方面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40多年后的今天,我把不同时期肖像剪影都放在剪影册里,闲来时拿出它看看,既可作为艺术珍品来欣赏,又可作为永久的留念。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