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我们是新中国第一代起重工

2014-12-04 作者:田恒仁/口述 牛润科/整理 来源:劳动午报

  1959年10月15日下午,周总理为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包钢一号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剪彩后,在中共包头市委大院内,亲切地接见了出席包头市表彰大会的100多名先进生产者,并一起合影留念。图中第3排右五为田恒仁。

1958年10月,田恒仁青年起重突击队举行命名仪式。图中前排左三为田恒仁。
  1964年10月,田恒仁正在内蒙古第一机械厂210车间现场指挥安装16吨锻锤的140吨锤砧。图中,田恒仁右手握着小红旗,嘴里吹着哨子,正在现场指挥。
 
  1956年,国家建设急需起重吊装技工人才,我被组织上从哈尔滨第一机械厂调往正在建设的内蒙古第一机械厂。
  在技术条件落后、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我工作起来不要命,着了魔地琢磨着一项又一项“蚂蚁搬家”的革新方案,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工厂、车间的每一台机床尽早到位投产,让那些总想看我们笑话的外国人汗颜。为此,我这位二十出头的六级起重工和我带领的吊装工段,受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包头市市委的多次表彰,而且最荣幸的是我于1959年10月15日下午,在包头市市委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4年7月,厂里一台16吨锻锤锤砧突然断裂,必须重新更换。可是委托齐齐哈尔第一机械厂铸造好时,因为当时国内没有大吨位吊车,面对140吨的锤砧而无法装卸。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家正在研究一个重要零件,还等着这台国内唯一的一台16吨锻锤锻造呢。中央决定立即由周总理坐阵指挥。
  厂里把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吊装工段,由我带队星夜开赴齐齐哈尔。我们大胆尝试了利用8根抱杆、8个50吨滑轮进行吊装,终于蚂蚁搬家似的奇迹般地把这个140吨的大家伙装运到火车上!当时担心国产车皮难以承载,周总理亲自调来德国制造的元宝车皮,怕沿途桥梁超负重,周总理又亲自安排加固了沿途所有桥梁。我们终于把锤砧运回厂里安装投产,从而确保了我国新研制的尖端武器试验成功。
  我们是新中国第一代起重工,我们无坚不摧!后来,我又从内蒙古第一机械厂调到了山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建设中的起重工事业。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