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看劳动午报学新闻写作

2014-11-24 作者:范纪萍 来源:劳动午报

  转眼间,《劳动午报》即将迎来22岁生日,22年来,我与劳动午报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缘。
  22年前,初学新闻写作的我,一点基础都没有,只是看着报纸“照葫芦画瓢”,虽然给报社投稿也不少,但变成铅字的却没几篇,而自己却不知个中原因。恰恰此时,认识了刚刚复刊的《北京工人报》,通过参加通讯员培训班,报社编辑、记者给我们讲解了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如何拍好新闻照片,以及基层通讯员在撰写新闻稿件和投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等等,使我受益匪浅。
  我将这些新闻写作知识进行认真归纳整理,并用于自己的写作、拍照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写的《丰台机务段为职工家庭保险》、《丰台机务段安全生产2000天》、《“毛泽东号”机车安全运行600万公里》等相继见报,极大鼓舞了我的写作热情。
  进入2000年,《北京工人报》改名为现在的《劳动午报》,为了适应现代报纸“短、平、快”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和采访水平,我开始学着和报社记者一起采访,一起写稿,很是奏效。一有新闻线索,第一时间给午报拨打热线电话,和报社记者一起到现场采访、拍照,并先后采写了《没有“身份”的人生》、《老北京城砖现身丰台货场》、《长辛店居民呼吁保留“老北京记忆”》等有分量的稿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回想几年来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劳动午报》对我的关爱,是《劳动午报》教会了我写作、教会了我关注社会,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伴随着午报的再次改版,我看好《劳动午报》。午报是我师,我是午报友。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