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军号嘹亮

2014-10-24 作者:宋序彦 来源:劳动午报


1956年10月,北京五中保送至解放军俄专七名学员合影,后排左一为作者。
 
  1956年10月,18岁的我由北京五中保送至解放军俄专参军入伍,从此开始了持续10年的军旅生涯。
  2014年春季,全国热播了一部连续剧《父母爱情》。剧中主演——海军将领江德福在退休告别部队后,孩子们给他操持了一个隆重的六十大寿庆典,纷纷送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其中一份是张光盘,当播放出军营中熟悉的军号声时,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将军不由走到窗前,向着曾经战斗过的军营方向,郑重地举起右手,敬起军礼。看到这个场景,我的双眼不由自主地充满了晶莹的泪花。啊,军号,那悠扬嘹亮的号声是那么荡气回肠,那么让我心动!我的思绪立刻回到了1956年,离开北京,奔赴大连俄专的军营岁月。
  那时,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立马走入解放军这个革命的大熔炉,对军营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日在军营中吹响好几次的军号声。在军营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习惯并喜爱上这种按号声生活的作息安排。清晨听着起床号“嘀嘀哒,哒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跟着出操号去出操;再听着上课号走进教室;随着吃饭号去就餐;晚上伴着熄灯号入眠。
  在这些军号声中,我想每一位军人都会对紧急集合号印象深刻。我在军营中第一次听到紧急集合号,是在入伍后不久初冬的一个夜晚。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半夜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号声。我立刻从床上坐起来,在黑暗中忙着找衣服,打背包,然后直奔枪库去找自己的步枪。一切就绪后,赶紧跑到楼下集合。连长清点人数后,向我们布置了战斗任务,随着一声口令,整个队伍跑出了大操场,奔上了宽阔的大街上。
  跑了一段时间后,我的棉衣后背逐渐被汗水浸湿,步伐也明显变得慢下来。忽然“咣啷啷”一声响,不知谁的喝水缸子从小挎包上掉了下来,又有人离开队列,蹲在地上收拾着松散的背包。好在领导早有准备,在我们的大部队之后,一直跟着一辆军用卡车,专门收容散了背包或跑不动的人员。当时我们都年轻气盛,谁也不愿上这辆“收容车”。
  天快亮时,我们终于回到军校操场。连长让我们站成两列,面对面检查军容,只见有人把散了的背包搂在怀里,有人穿反了棉裤……队伍中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连长走到我的面前,上下检查我的军容,忽然他的目光停在了我的脚上,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低头一看,脸一下子红了,原来我竟穿了两只左脚的鞋。连长没有责怪我,还半开玩笑地问我,“穿着舒服吗?”最后,他对这次紧急集合进行了讲评,向我们着重指出:军人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办事严密,准确有序,雷厉风行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打硬仗、打胜仗!
  正是在军号声声军营中的锤炼,使我养成了规律生活,办事严谨的良好习惯,令我终生受益无穷,从而让我在后来投入的军工科研——卫星发射事业中,做出了对国家应有的贡献。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