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国庆,我们喊出了“振兴中华,实现四化”
2014-10-10
作者:范宝龙
来源:劳动午报
在国庆65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禁翻出毕业纪念册上一幅彩色照片:上千名大学生高擎一幅象征祖国统一的巨型地图,走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整整30年前,我们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游行的场景。
那是1984年,当时我是清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文革”后首次举行的国庆庆典中,清华大学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选派1847名学生组成“仪仗方队”,展示一幅长30米、宽27米的祖国地图。
记得那年刚过4月,学校就开始选拔队员。我们年级共有两千多人,但方阵人数有限,而且对身高、体质等都有要求,有的同学未能入选而颇感遗憾。此后几个月,我们每周都要进行训练,暑假里又提前返校训练和彩排。有几次与其他方阵一起到郊区某军营合练、预演,烈日高照,空旷的场地上连棵树也没有,同学们大汗淋漓地坚持下来。因为巨型的中国地图是由每个队员手举一小块拼图组成的,一旦哪个人掉了队、错了位,就会在全世界的注目中把祖国的某个地区“搬了家”,那可是政治事故啊!所以,大家都训练得非常认真。
期盼已久的庆典终于到了!10月1日凌晨2时,我们就乘车赶往指定地点列队准备。10时整,典礼开始,在国旗、国徽和年号等先导队之后,就是仪仗队,我们的“地图方阵”走在整个仪仗队的最前面!同学们身着白色衣裤,步履矫健,稳步行进,齐整地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图案,并响亮地高喊口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我们的队伍。
三年后,我们毕业了。大家一致提议,把展示国庆游行的彩色照片放在毕业纪念册的最前面。虽然照片中无法看出每个人的形象,但同学们都骄傲地说:“我就是这个队伍的一员!”
2007年,我们毕业20周年,专门联系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拷贝了当年国庆纪录片的片段,在纪念大会上播放。当那熟悉的画面展现在屏幕上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随着短短50多秒的视频,大家仿佛又回到那激情澎湃的岁月,一些同学禁不住流下热泪。
最近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最后一集,也再次出现了我们“地图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小平同志检阅的镜头。
如今,那激动人心的场景早已成为美好的记忆。我们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都已年届半百。同学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在各个领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