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在北京市东郊区(后改称朝阳区)政府,只要有人一提“大个儿张”,人们就知道这是指张庆贵。他一米八几的身高,待人热情随和,说话办事十分干脆。
1951年10月17日,北京市各界举行纪念马骏牺牲23周年的公祭活动,并整修了马骏烈士墓,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碑文的新墓碑,立在日坛公园马骏烈士墓前方。写有“马君骏之墓”的旧石碑,张庆贵连扛带背搬运到朝外南下坡清真寺。在解放初期,为支援祖国大西北的建设,他积极推荐回民干部到大西北任职工作。1958年,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他和居住在朝外秀水河的居民黑荣、以及穆斯林群众组成伊斯兰突击队,参加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他们在工地上生龙活虎吃苦耐劳,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为建成十三陵水库做出了贡献。这张黑白照片,就是他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拍照的。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不为名不为利,积极热情的为群众服务。一位姓薛的老人住房有困难,他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在文革期间,他和朝外南下坡地区的回民群众不畏风险,自觉勇敢地保护有近400年历史的清真寺,使南下坡清真古寺避免了更大的损毁。
1976年10月28日,他因病与世长辞,享年53岁。虽然他去世多年,但他生前做的好事、实事,我们不能忘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