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即1963年的9月,还不满18岁的我,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习。那时的我有一个梦想,将来要做一名城市的美容师,让首都的大街小巷畅通宽阔,路桥相连,畅通无阻。进了学校的大门,在校门口的广场上,我让同学给我留下了这张纪念照。
一晃整整过了50多年,干了一辈子市政工作,亲自参与了多座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俗话说:百姓要富先修路,日子要强架桥梁。上世纪六十年代,北京的路桥建设只是在山区或郊区修一段公路,建一座简易的桥。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北京才开始兴建现代化的路和桥。1974年,我和同事们参与了北京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的建设;10年后,即1984年,我们又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三元立交桥;到1989年,仅仅5年时光,北京就建起了46座风格各异的立交桥;1993年,我又参与了立交桥的头把交椅——四元立交桥的建设;后来,我又与战友们奋战在西北三环,21座形式各异的立交桥在我们的手中诞生。我家就住在紫竹桥畔,从楼上往南放眼望去,紫竹桥的美丽雄姿,花园桥的巍峨壮丽、航天桥的雄伟壮观、八一湖桥的俏丽动人……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西三环这条项链之上。居民们漫步在路桥相连的美丽大道上,都说:“咱赶上了好时候,咱北京人享了大福!”
每条路、每座桥的建设,都涌现出一批批忘我拼搏的市政人、为民造福的市政人。想想自己刚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我为自己一辈子所干的市政工作而深感骄傲与自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