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回忆

2014-08-15 作者:常静安 文/图 来源:劳动午报



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这个我从小就知道,但小时候很少听父亲讲抗美援朝的事情。印象中,我看过他在朝鲜的一些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十几个战友围着一台军用卡车或站或坐,父亲趴在驾驶楼顶上。还有一张是父亲蹲着身子搂着一个朝鲜小女孩的照片,小女孩的手里好像还抱着一个布娃娃。记得当时看到这张照片时,姐姐很生气地问父亲:这个小孩是谁啊,你干吗搂她照相啊?父亲就笑着逗她:因为她比你们都乖啊!姐姐撅着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母亲呵呵笑着说:你这傻孩子,这是朝鲜小孩,没看还穿着朝鲜衣服吗?后来不知怎么这些照片竟然找不到了。

  与父亲闲聊过几次,也谈到了朝鲜战场,但能看得出来,父亲不想说太多,有时说着说着就会停下来若有所思的样子持续好久。断断续续听他说过几件事,据他自己说是1950年入朝参战,1955年回国的,中间负过两次伤,第二次比第一次严重些,昏迷了几天才醒过来,左边太阳穴上的那块伤疤也是那次留下的,不仅留下了伤疤,还落下了耳鸣的后遗症,他自己说睡觉时脑子经常“轰轰”的,后来就习惯了。具体怎么受得伤他没仔细说过,就说是被炮弹皮子崩的。

  父亲所在的部队是运输连队。有一次和父亲聊天,我特意问他美国对运输线的封锁,因为我从一些战场回忆录里看到过,当时联合国军很重视对志愿军的后勤封锁,为此还发明了一个词叫“绞杀战”,对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实行昼夜不停的轰炸。

  父亲说,刚入朝那会儿,我们的防空火力不行,鬼子那飞机胆子也大,都擦着树梢飞,追着你打,车队没少吃亏。他遇到的最险的一次是,当时他开着车正往前线送物资,忽然前边那山头就出现了飞机,冲着他的车就俯冲下来,一路发炮,把水箱都打漏了,可打到水箱这儿,不打了。等飞机过去了,他还纳闷呢,怎么不打了?后来一想,可能是飞机的炮弹打光了,否则那次他就报销了。

  后来,志愿军就改夜间运输,天一亮就找地把车伪装起来睡觉,天黑了再走,每辆车都配发了双层布套,里面是红的外面是黑的,把车灯都包上。其实,那样做也没什么大用,好多车灯都打没了,鬼子那飞机也鬼着呢,瞧见点亮光就飞过来一通乱炸。有一次,一发炮弹就在他的车边上炸了,那次他拉了一车弹药,如果不是刚下完雨地上都是湿的,他那车就完了,当时只感觉周围黑乎乎的一片飞了过来,狠踩油门就冲啊,到了兵站下来一看整个车身蒙了厚厚的一层黑泥。

  老父亲还说过一件让我发笑的事情,说有一次通过一个封锁区,过去一辆毁一辆,后面这车队就被压住了,可前线的弹药给养急需补充。命令下来了,谁冲过去立功受奖。父亲一琢磨,这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就拉着助手跑前边看了看,发现封锁的虽然挺严密,炮弹打得也紧,但中间有间隙,大概计算了一下,就把车开了上来,等间隙一出现第一个开车冲了上去,后面几台车也跟着过去了。弹药送上去了,伤员也拉回来了,回来后听说,后面的车队都是这么冲过去的,因为过去的车多了,这功啊奖啊也就没人提了。说到这儿,父亲哈哈笑了起来。

  我小的时候,父亲有一个皮夹子,里面放了照片和一些奖章,哥哥和我还经常拿出来在床上摆弄着玩儿。前一段时间,父亲来我家时带了个小包,包里装着一些他获得的奖章。我打开一看,没剩几个了。父亲告诉我他只找到了这几个,另外一些在朝鲜时就没了,当时行李放在兵站里,兵站被燃烧弹打着了,行李也被烧没了。

  这些天,我又把这几枚硕果仅存的纪念章和祖国慰问团的纪念品取了出来,尽管已过去了几十年,那些纪念章上也披上了岁月的痕迹,可那些纪念品却依然被保存得非常好,尤其是那个针线包,那颜色、那细细的针脚,还有那上面手绣的字都清晰可见:“争取 英雄 模范 陕蒲一区三乡第五村 张玉兰作”。看着这些纪念章和纪念品,我对那个年代的人们再次充满了崇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