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副刊 > 情怀 > 正文

风雪西山行

2014-08-13 作者:宋秀荣 文/图 来源:劳动午报

小时候读刘绍棠的小说,对京东运河充满了向往,总想骑车去通州,沿着大运河的岸边走走,印证一下小说描述的影像。可对长距离的骑行缺乏信心,就和几个朋友决定骑车去25公里以外的南海子湿地试试。

  时间经过几次协调,最终定在了2011年4月17日。谁知16日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四五级北风,傍晚转为六级大风。可我们这几个朋友好不容易才说好、凑齐,难道就让这大风刮散了不成?于是,我们商定,4月17日改为爬山活动。刘哥是个运动达人,他说带我们去爬香山公园外的好汉坡。

  17日的早上,我们从碧云寺旁边向北,穿过不知名的小村庄,来到山脚下。抬头看看,天气晴朗,不算高的山顶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仿佛触手可及。山上的草木绿了多一半,路旁的果树也开着淡淡的花朵。我迫切想感受到山顶上站在山与白云之间的感受,跟着刘哥一路攀登,不久我们六人就形成了三组,前面是两位体力好的,后面是两位体力差的,我和刘哥成了承上启下的中间纽带。除了刘哥,我们几乎一年也爬不了一次山,这样的野山就更别提了。好在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所以边走边看,走走停停,倒也不错。首先,你可以感受到空气的清爽,沿途你可以看到不少脚步轻快的登山者,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青春的笑容。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感染。或是喊两嗓子,或是同陌生的山友开几句善意的玩笑。路上我们遇到一位老者,独自一人,稍胖,居然也是轻松地超越了我们。刘哥一看,是曾经一起爬山的山友。他们互相问候,独行者说他昨天爬过山了,今天只是随便走走。当他走远后,刘哥说,他都六十了。可那步伐、那神态、那精神,看上去比我们都年轻。我们走的是上山的土路,个别不好走的地方我们甚至要手脚并用,一路上走走停停,歇歇脚,欣赏一下山里的景色,也看到了不少登山者留下的字迹,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首豪迈的诗:仲秋萧萧酒满觞,登山漫道赏菊黄。好汉坡上称好汉,莫道花甲鬓染霜。

  快到山顶时,忽然发现前方黄沙漫漫。起风了,刮起了久旱的山路上的浮土。我感叹自己的“英明果断”,幸亏没骑车南苑行。继续前行,我们翻过了好汉坡,到达了山顶。山顶上风好大,五六级都不止,我们又穿上了脱下的衣服。站在山顶欣赏远处的鬼见愁,欣赏山后的景色。到了山顶我发现我们还是在白云下,天瓦蓝瓦蓝的,云洁白洁白的。远处的山或明或暗,层峦叠嶂,很雄伟。

  当我们向新望京亭进发时,乌云上来了,于是我们决定下山。没走几步,真的就下起了雨。就在我们感叹山里的天气就像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的时候,我们挨砸了,有黄豆大的冰雹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脸上、身上。我们不由得感叹这次爬山的奇特经历。谁知这还没完,接着,天上又飘起了雪花,让我们惊叹不已。四月的北京还下雪?谁有我们幸运,爬一次山可以感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晴朗的春天,强劲的大风、阴柔的小雨、恼人的冰雹、与漫坡的山花一起飞舞的白雪。

  我们的西山行比别人都疲劳,都辛苦,却又比别人都兴奋,都满足,都快乐。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