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你现在和曾经的工会工作中,有无数个细节如同过眼云烟飘过。但总会有一些小故事伴随着某些物件、某些人和某种符号留了下来。比如一次活动、一个日子、一张照片……
我在职的43年中,36年从事基层工会工作及专职副主席,对群众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至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后,国有企业广大职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许多职工年满60周岁,离开了工作岗位,享受当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开始欢度晚年。一些企业的退休人员陆续增加,大型企业专门成立管理和服务机构,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是由基层工会担负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那时候一般企业没有职工宿舍,在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我们北京胶印厂当时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在工厂党政领导的支持下,成立起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委员会,由厂长担任主任,工会主席担任副主任,工会主抓这项工作,聘请相关科室负责人及部分低龄退休人员担任委员,根据退休人员居住分布情况划分成若干地片,聘请若干低龄退休人员担任委员或联络员,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分片为退休人员服务,形成了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网络。
这些低龄的退休人员在职时大都是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热心群众工作,他们接长不短地奔走退休人员家中访问,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坐公交车,完全是志愿的义务服务,只是适当报销一些公交车费。发现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由他们帮助提出申请,给予生活困难补助。每年的入冬前后要开展“冬访周”活动,帮助有困难或空巢退休人员家中安装火炉、烟筒和风斗,宣传预防煤气中毒常识,风斗都是厂里工会积极分子自己动手制作的。厂里学雷锋小组的共青团员和青年下户为退休老人理发、拆洗被褥,医务人员下户送医送药,对困难户进行冬季棉衣棉被补助等,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退休人员心坎上。一些退休人员激动得热泪盈眶,感谢党和企业组织上的关怀。有些退休人员有病住院时,准要派人去探望,家中缺少人员时,派人陪护住院,独生子女户,要去与子女单位联系,请该单位支持与协助。退休人员去世后,帮助料理丧事,为家属节省丧葬开支,对比较困难的家庭,帮助家属为遗体穿衣物抬遗体等,组织告别活动,尽量减轻逝者家属的负担,受到家属的高度赞扬和深情感谢。
每年12月份,厂里都会组织一次固定的“退休职工返厂日”。这一天厂里像过节一样,热闹非凡,厂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专门迎接招待退休人员。在茶话会上,厂领导要向退休职工汇报一年来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企业发展状况,表示企业没有忘记退休人员是企业的功臣,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爱厂如家的教育,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理和服务退休人员的先进事迹,当时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曾先后在东城区和市印刷系统的相关工作会议上作过经验介绍,我们的先进事迹图片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橱窗里展出,产生了积极反响,不少企业工会派人到我厂取经。
当今,国有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大量涌入社区,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人,高龄化是社区老年工作一大特点。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服务退休人员,物质的精神的都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要好的多,怎么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需要增强社区凝聚力,既要为他们服务好,又调动他们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社区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图为1983年,北京胶印厂退休管委会被评为北京市印刷系统先进集体时,全体委员合影(后排左三为作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