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区县 > 正文

匠心独具 企业职工争当技术能手

2018-09-28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 通讯员 洛洛 来源:

 
  不久前,由开发区总工会联合开发区人劳局、投促局举办的第二届开发区行业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竞赛,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南校区世赛集训中心拉开帷幕,为期两天的竞赛吸引了来自SMC、北京奔驰、和利时等区内多个高精尖企业的近30名优秀技能工人参与,竞争“开发区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的一二名分别是由SMC(中国)有限公司的李东亮、王龙获得,第三名是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的高俊峰,第四名由富智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汤德年获得。技术能手是如何炼成的?记者采访发现,当勤奋成为一种习惯,当优秀成为一种品质,当创新成为一种动力,普通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凡的成就。
  李东亮 
  平凡岗位创造不凡成就
  转动的齿轮、飞旋的机床……在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生产技术部技术革新室工程师李东亮正在做着一份应用型机器人的市场调研,李东亮是公司里最早一批接触智能制造的职工,他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为公司节省数十万元,其中两项技术还获得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成为SMC中国公司专利第一人。
  2007年6月,李东亮作为研修生到日本SMC总部深造学习管理,走上了技术研发之路。岗位轮训期间,他主动请缨设计条码生产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可以通过扫码记录员工每天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对机器设备进行管理,同时,管理者通过一键分析可以进行信息处理,得到精准报表。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条码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成功,是从手动模式向自动模式转变的开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东亮凭三年的学习期间,曾获得两次合理化建议奖。
  2010年5月,深造回国的李东亮回到SMC北京工厂,在明确自己未来走技术路线以后,他在生产技术部成立的创新工作室,负责新工艺新工法的开发,并做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发明专利和第一个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接下来,他将继续做应用型机器人的市场调研,为公司筛选、匹配、开发更优质的技术,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
  李东亮表示,未来他会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回报公司,回报社会。
  高俊峰
  用勤奋书写人生之路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的高俊峰是勤奋的青年人,他工作努力,善于钻研。本科毕业后,高俊峰来到了中冶赛迪电气公司。一开始,他在市场服务部承担质检工作。在公司里,年轻的高俊峰对电路设计格外感兴趣,他大学的专业就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勤学善思,动手能力强,于是被调到研发部从事电路板硬件设计。
  2016年初,恰逢公司向新能源方向拓展,高俊峰就牵头做起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市场服务工作。他和研发人员组成团队,在研发阶段去基站服务、清洗电池、打包、组pack。在组装的过程中,即便遇到了很多困难,他都是一笑而过,毫无怨言。同时,他积极和业主沟通需求,一个人撑起了基站安装、调试的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高俊峰及同事们的努力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泰尔实验室的认证,使公司具备了生产电池pack的资质。
  公司电路板实验平台上各种线路交错纵横,老旧的设计不仅不够美观,还容易发生危险,给工作带来了不便。高俊峰将裸露的线接变成插接,并把所有可能接触到的高压线,都放到平台里面。改造之后,平台从一个功能单一的实验平台变成了产品测试平台,一排排插头有序地摆放在桌面上,桌外是几根光纤插头,看起来十分整洁。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在赛迪,高俊峰不断追寻自己的理想,用勤奋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王龙 
  努力学习是自我成就的过程
  一个技术小白如何成长为技术精尖?如何才能保持不断思考的能力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SMC(北京)制造有限公司的王龙觉得,这一切都离不开努力学习。
  由设备操作调入铸造技术,对于王龙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铸造车间涉及到机械、电器、液压、气动、机器人等多个学科,每一个方面对于王龙来说都要重头学起。为了保证工作进度,王龙就像一个拧紧发条的马达,开始一头钻进了技术学习中。翻阅说明书、网上找资料,下了班回到宿舍,王龙也不忘拿起书来看上两眼。遇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拿小本记下来,一定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龙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他一定要去现场查看每一个书中提到的设备,一开始连元器件是什么都不知道,到最后每一个零件他都了然于胸。他笑着打趣说这是一个小白的成长过程。
  王龙从领导那借来了一本关于液压控制的书,一本枯燥的理论书他竟然津津有味地看了三遍,每一遍都给他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遇到问题,他都能从书中汲取力量。“有时出现一个液压故障,可能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只有前期打好基础,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王龙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也不忘帮助刚入职的同事。有些新员工刚从学校过度到职场,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学,从哪下手,王龙就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将自己的笔记,学习方法统统教给遇到困惑的新员工,指引他们快速走上岗位。
  在SMC的日子对于王龙来说,不仅仅是简单地工作,而是在不断学习中,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而这些,都使他成为了更加优秀的自己。
  汤德年
  多项改进为公司节约数百万元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手机行业也面临考验。为了实现开源节流,渡过金融危机,富智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的汤德年带领团队完成各类非标设备项目控制方案的制定,实施;制定部门电控和测试设计规范,建立部门标准,完善部门标准图纸和标准程序库,缩短设计周期。在汤德年的努力下,他和团队完成各类非标设备类设计200余台套,节约直接人力500人左右,成效显著。他和团队获得了银赏奖。
      公司将手机组装分成十个阶段,Level1—Level10,汤德年的部门是属于level5。作为手机LV(Level 5)段的组装,手机上的各种泡绵,双面胶等,都需要人工粘贴。以一部手机为例,一个泡绵需要一个人工,一部手机上需要粘贴16个泡绵,那就需要16个人。历经多次的摸索和实验,汤德年和团队完成标准模组自由拼装的自动线,可以根据贴装物料的多少来搭建自动线,贴装16颗物料,总共只需要两名作业员,效率提升16倍,直接为企业节约上百万元。
      现在,汤德年依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辉煌。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