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奉献铸就师魂(三)——记新区教育新星奖获得者
2016-10-17
作者:金海鸥
来源:
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与激情,大兴区教育工会每年都会评选出一系列在教育岗位做出突出贡献和先进成果的优秀教师。今年,区教育工会评选出一批教育管理工作突出贡献奖、“四有”好教师标兵和教育新星奖获得者。本报将对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选登,以向教育工作者致敬。
大兴区第九幼儿园 卜敬
在幼教事业绽放青春
很多人喜欢卜敬,因为她是一个特别“干净”的人,脸上总是挂着明朗的笑容,勤勉踏实地走在幼教路上。她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幼教,所以常人眼里的平常事到她这里都能构成教育的契机。
“老师,早上好!”这是在园里经常会听到小朋友说的话,但卜敬发现每年总会有些小朋友羞于表达。卜敬从这件小事引申开来,决定开展“迎宾小宝贝”活动。从只有几个孩子参与,到现在的全体大班幼儿轮班值岗;从开始的不敢说话,到现在的一声声响亮的问候;从大班幼儿的文明礼貌,到现在全园的文明礼仪,卜敬和小宝贝们一起把一天的祝福送给见到的每一个人。
受园长鼓励和启发,卜敬和老师们开展了混龄游戏研究,每周举办“快乐星期五”活动。这不仅博得了孩子们的“欢心”,连家长都被“收买”了。每次家长的到来都会让游戏开放日变成一场大联欢,园里到处飘荡着大人小孩的笑声。九幼的“混龄”游戏活动也很快成为校园品牌。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卜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了《利用混龄公共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的实践探索》等17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评比中获奖30次。
作为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卜敬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与青年教师分享,帮助青年教师成长。2016年5月,园里接到一次区级公开观摩活动的任务,卜敬把这个机会给了新入职不久的小楠。在小楠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卜敬全身心投入,给她讲理论谈经验,和她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一遍一遍推倒重来,最终公开课圆满成功。
十四年,卜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她说自己要在九幼的沃土里继续绽放青春。
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胡照楠
让孩子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了解胡照楠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超级奶爸”,只要有时间一定跟自己两岁的孩子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人生态度:“跟孩子在一起,你会重拾童年时光的快乐。”以这样的心态看学生,无论聪明、乖巧还是顽皮、捣蛋,在胡照楠跟前都能收获同样的温暖。因此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必须拼命开动脑筋,让自己的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讲到斐波那契数列和鹦鹉螺旋线时,他没有立刻把枯燥的内容讲给学生,而是在课前的微课中给学生找了一段名为“大自然的数学之美”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和解读视频与所学内容的关系。孩子们在对视频的调查和解读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不懂的地方。胡照楠没有直接给他们答案,而是等到下个学期学习黄金比时又把这个视频拿出来让孩子们研究,当初不懂的地方一下子豁然开朗。
2013年,胡照楠开始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他尝试在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借助平板电脑绘制知识流程图,并让每个孩子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014年,胡照楠正式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并连续两届获得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课例一等奖。他的课例还入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大赛,并被邀请去现场参加说课决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胡照楠看来,教育教学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件不断精进,不断臻于完善的事。这里有强烈的个人兴趣,也是对孩子、社会的责任感使然。
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 路敬
做一桶优质的“活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一直影响着路敬。作为大兴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科学学科教师,路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成为一桶“活水”,才能在信息时代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有营养的知识。
为此,她十分注重专业学习,在工作之余参加了大兴区科学实验技能培训,大兴区“十二五”第五期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通过了小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班主任三个学科基本功考核达标,先后参加市区各类教师技能大赛20余次,并获得一、二等奖,专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她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她大胆尝试应用ipad设备和友善用脑、做中学等先进理念,开展实验教学。十年来,她所带班级的科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在2015年北京市机器人大赛FLL项目获得市级团体一等奖,在北京市放飞梦想航模比赛获得市级一、二等奖,在大兴区机器人比赛FLL项目和控球项目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自2007年被评选为校级骨干后,每学期路敬都会做校级公开课或研究课,同时还承担市区级研究课任务,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十年来,她在区级以上教育机构组织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评选中获奖30余次。其个人也先后荣获北京市做中学实验优秀教师、全国和谐德育科研工作先进教师、大兴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大兴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大兴区旧宫中学
杨冬连
用行动摘掉
“差班”的帽子
2004年,杨冬连大学毕业,当时的就业机会很多,大学、外贸公司……可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母校旧宫中学。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入职后,杨冬连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曾参加《英语学科七级学业标准》、《词解英语——高中语法22天完美修炼》等的制定与编写,参与教育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的课题,并多次参加各类大赛和教学研讨,大大提升了业务水平。2010年,杨冬连成功考取首都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那时候每天上课、备课之余,我都坚持看书自学,利用暑假到首师大上课,很忙碌。”杨冬连回忆道。
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旧宫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打工子弟或拆迁户子女,很多孩子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冬连用爱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冬连所带的班级一个个摘掉了“差班”的帽子。她所带的理科班英语历年英语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农村校第一的位置。2015年,作为年级组长,她带领高三年级以65%的本科升学率刷新了旧宫中学高考最佳成绩。
从2004年紧急接管两个一个多月无人上课的基础薄弱班,到2008年跨头带高二和高三单考单招班,从2010年接管一个全年级成绩、纪律最差的高加会班,到2012年接任实验班班主任工作,到现在担任学校教务副主任兼高一年级组长……十多年间,杨冬连通过努力证明着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她所辅导的学生也一个个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