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智慧之门 探索发展之路——丰台区职工书屋建设纪实
2016-01-15
作者:赵新政
来源:劳动午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为促进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品书香、增知识、全力提升素质,丰台区总工会常抓不懈,年年都有新亮点。
在过去的5年,丰台区总工会在职工书屋建设上形成了“党政领导、工会推进、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5年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为基层工会配备书籍近10万册,书柜360个,电脑81台,建设投用的职工书屋数量达到124家。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8家,北京市职工书屋示范点74家,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职工书屋。
2015年伊始,丰台区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按照未来5年工作规划中“搭建沟通交流展示平台”的总体要求,在“一校一品”、“一所一品”等特色职工书屋基础上,提出要继续加大职工书屋建设力度,将职工阅读与休闲减压有机结合,打造更多更有效果、更有特点、更有品味、更有书香的特色职工书屋。
近一年来,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以职工书屋主阵地为依托,以“知丰台、爱丰台、奉献丰台”为活动主题,结合地区、系统和职工特点,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职工喜闻乐见的学习会、读书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读书活动。
在职工书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果。今年,区国税分局被评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区法院、区园林绿化局、南苑医院等10家单位,经达标验收又跻身北京市职工书屋示范点行列。2015年11月27日,区总工会主席王建斌、副主席李洋分别到以上单位,为其挂牌祝贺。
实践摸索新路子
建设特色大书屋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古往今来总有人陶醉其中,为读书而废寝忘食。而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这样一种问题和困惑,那就是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改变了以往的阅读习惯乃至生活方式,甚至产生了阅读传统书籍是浪费时间的错觉。事实上,人们虽然能够在手机电脑上快速接触了解海量的、新鲜的知识信息,但其中一些碎片化、摘抄式、精简过的信息,会让人无法获得完整全面的知识、文字信息。
那么,如何来弥补现代传播手段的不足,让职工在阅读中体会愉悦,在阅读中感受快感呢?丰台区总工会通过实践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子——建特色书屋,让职工原汁原味读书报,同时,尽量满足职工多方面的需求。
综观这些职工书屋的发展历程,尽管其建设过程各不相同,但都切合单位和职工实际,满足了职工的不同需要。例如,区地税局职工书屋是在原图书室基础上建成的,早在2011年成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达标单位”和“全国工会优秀职工书屋”。这家职工书屋总面积接近80平方米,拥有24个书柜、2个电子书柜、3个报刊架,党政、社科、文史、文学、生活等各类藏书1万余册、电子资料100多种、杂志20种、报刊12种。
书屋不是空架子
实实在在做贡献
“地税局全体职工包括保安、保洁和炊事员,都可以来借阅;不仅职工可以借,寒暑假期间,职工子女也可以借阅,并由平日一次一本增借到4本。”丰台区地税局工作人员介绍说,“职工书屋不是空架子,是实实在在地为职工提供文化服务。从建立到现在,区地税局每年都有经费预算,对职工书屋的软硬件建设进行更新维护。”
以区地税局为范本,近年来,丰台区总工会按照“有固定场所、固定设施及阅览室;有图书资料3000册以上、报刊2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80种(张);有可上网查阅资料的电脑;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标准,在全区委办局重点推进职工书屋建设。
目前,方庄地区总工会、太平桥街道总工会都拥有万册以上藏书,成为类似图书馆运行管理模式的职工书屋;丰台教育工会、丰台国税局工会分别根据行业、系统特点,结合教工之家建设、税务文化建设,打造出了“一校一品”、“一所一品”的特色职工书屋,成为全区学习的标杆。马家堡街道总工会职工书屋在借书中使用京卡·互助服务卡系统,对全区会员开放;长辛店镇总工会为地区制作了2000张借书卡,做到了30%会员覆盖。
藏书传送上平台
职工自由来选看
“走,到工会借书去。”“姐,烦我不,我又来借书啦!”“哈哈,我借到育儿的书啦!”这是长辛店镇总工会职工书屋经常出现的借书场面,也是他们期望收到的打造品牌“职工书屋”的目标之一。
为让广大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长辛店镇总工会在职工书屋建成后,在如何方便职工借阅,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安排。该书屋总藏书近5千册,有文学、教育、生活、小说等种类。同时,书屋藏有报刊杂志、电子音像制品等。自2013年8月8日正式开放至今,该工会发挥“站家会”合一的作用,在积极争取各级行政支持的同时,在管理上做到了“三到位”:即人员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为把读书活动寓于职工书屋建设中,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开卷有益,看书有益”,镇总工会特意制作了“图书借阅卡”,全镇机关干部及基层单位持有京卡的会员都可办理。
为把“职工书屋”打造成内聚人气,外树形象的工会文化品牌,该工会还将所藏书籍上传到政府OA工作平台,让职工在平台中即可选到自己喜爱的书籍,然后到职工书屋直接借阅,从而实现职工书屋图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实践,长辛店镇总工会的职工书屋确确实实成了职工们的“智慧宝库”和“快乐驿站”。由于图书借阅量稳步提高,市总工会也将这里确定为“职工书屋”示范点。
“虽然职工书屋有效地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但要引领镇域内所有职工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还需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书屋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要将职工书屋更充分地流动起来,对基层单位平日工作繁忙或者不方便前来借阅书籍的职工,不定期的选购不同种类的书籍送到职工手中,定期更替新的图书。对有条件的单位,要成立“图书角”。与此同时,要把传统阅读与电子媒体阅读相结合,开辟数字图书馆。发展电子图书会员,利用好首都职工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引导职工爱阅读、爱生活、爱工作,陶冶情操。
爱岗敬业事迹多
诵读活动展才华
2015年伊始,丰台区总工会适时启动职工书屋建设推进会暨“知丰台、爱丰台、奉献丰台”职工主题读书活动,动员并号召全区广大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品书香、增知识,全力提升职工素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职工成为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新型劳动者。
为配合知丰台、爱丰台、奉献丰台职工主题读书活动,区总工会宣教部积极与区委、区政府多个部门联系沟通,为全区职工书屋争取了很多介绍丰台区历史、经济、社会、人文、民俗等书籍,各单位领导及个人都纷纷慷慨解囊相助。其中,有原丰台区委书记李英威赠送的《从教师到区委书记》,有区文明办赠送的《最美丰台人》,有区文委赠送《丰台历史文化丛书》,这套书共有5册,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丰台区的历史民俗和悠久文化。另外,还有区教委赠送的《发现校园之美》、长辛店街道赠送的《长辛店大街掠影》《京南长卷 古镇浓情》,汽车博物馆赠送的《汽车档案博览》丛书。
结合区总工会倡导的地区、各系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职工喜闻乐见的学习会、读书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读书活动,2015年9月30日,丰台区农委举行了一场以“书香农委 乐享诵读”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朗诵比赛采取个人朗诵或多人朗诵的形式,由参赛选手根据情况自选配乐,自创或自选内容。这场时长3分至5分钟的比赛,不要求选手脱稿背诵,只要是诵读选手自己阅读过的、内容积极向上的诗歌、散文、故事即可,朗诵者亲自执笔撰写的作品更佳。
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有24人,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一位农委领导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何丰富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全体职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这是农工委、农委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次诵读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其他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尽快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高质量的农委。”
理论现实互对照
成功经验广传播
近年来,丰台区教育工会将教师书屋建设列入学校教工之家建设重点项目,要求各基层单位在原有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条件挂牌建立教师书屋。同时,要求教师书屋应尽可能满足教师阅读需求,为教师们提供包括业务类、科技类、文学类、生活类、休闲类等各式书籍,有条件的单位还应为职工提供电子阅读设备,力求满足每一位教师在阅读上的需求。
区总工会也先后两次为4所学校的教师书屋配备了25万元的图书,丰富了教师书屋的书籍储备。十二中、十八中作为丰台区中学教育的优质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配置和教学硬件条件,学校建有一流图书阅览室及职工书屋,并在教学楼各处设置流动图书架,供教师和学生借阅图书。丰台一小、五小在教师文化建设及整体队伍素质培养方面颇为用心,一小的教师图书沙龙和五小阳光书屋,学校工会将职工书屋和教工之家功能相结合,使教师在阅读的同时学会享受生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丰台区法院在立案制度改革后,今年所立案件数量增长一成多。如此繁忙的工作,如何解决工学矛盾?怎么安排这些法官们读书?这些法官80%以上是研究生学历,院里要不要再建职工书屋?如果建书屋,藏书量究竟是专业书多点,还是文学等书籍多点?面对一系列疑问,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决策:不但要建,而且要高标准建设,要把书屋建成职工休闲娱乐与提升专业知识的资料库,以及职工间相互沟通的交流平台。在区法院的干警书屋里,图书借阅量比较高。该书屋虽然建成时间不长,就达到市级先进标准。
南苑医院的职工书屋不大,藏书不多,但特色鲜明。其门口的“职工书屋”四个大字,是外科副主任医师魏多刚写,他是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据医院工会主席杨淑贤介绍,他们刚刚请大学讲师给30多名爱好摄影的职工讲了课。
“医院有530多名职工,其中有200多人来自外地的年轻人。这些职工初来乍到,不少人在外边租房住。”杨淑贤说,“医学方面的书,尤其是影像学、外科图谱方面的书,既厚重、尺寸大,价格也比较贵,一般来说,一本书要二三百元。如果让这些年轻员工买这类书既费钱,搬家时也不好带。所以,添置书屋里的书时要根据科室、职工的需要,多配置一些这样的专业书。”
“书屋不同于办公室,我们置办的桌椅柜子,包括颜色都力求营造一种放松、愉悦的氛围,让大家在这里自由地享受阅读的快乐。”杨淑贤说,将来还要布置一些茶具,让职工在这里阅读得更惬意。
为增强阅读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高效率,南苑医院在征求职工愿意读什么书的同时,还经常开展推荐书活动,职工推荐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医院也会介绍一些书籍给职工。譬如,建议中层管理干部要读一些如何做好管理者的书籍,大夫要读一些怎样做一个会说话的好医生等书籍。对于护士和技师,则推荐他们读读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护士、做尽职尽责的好技师等书籍。
对于职工读书的成效,南苑医院要求员工说出阅读后的受益点,或写出读后感。对于那些内容好的读后感,还要适时采取适应的形式进行公开评比。近日,医院就展出一批读后感,让职工感觉受益匪浅。该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闫宏锋,从事临床工作已经13年。通过阅读《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他深切体会到: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或缺的连心桥。闫宏锋说,通读全书,有三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那就是 “会说话”。无论书中提到的那位含蓄、委婉地向患者传达“坏消息”的医生,还是那些愿意用心倾听,不轻易打断患者诉说的大夫,他们都在践行着“会说话”这门看似简单的“艺术”。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更应该“会说话”并且要“敢说话、多说话”,只有这样才能架起诊断与治疗之间的桥梁。
精神科的病人的心理状态复杂,来住院有的是“非常不情愿”,有的是“顾虑重重,提心吊胆”。闫宏锋说,此时,医生首先要对病人称呼好,这是双方沟通交流的起点,也是对患者的尊重,更是让患者接受我们的第一要素。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将大爷,大妈挂在嘴边,对患者笑脸相迎是会得到较好回应的,但精神科不是这样。
2015年夏天,精神科到外院会诊一名反复自杀,全身多处刀伤的中年男患者,该患者由于家庭及工作和生活的多方面压力患有抑郁症。由于性格内向,他很少与家人沟通,会诊前半年每个月都会割腕自杀。了解病情后,医生没有急于应用抗抑郁药物,而是和他聊家庭,聊父母,聊子女,刚开始他似听非听,不作任何回复。一个多小时后,他才转过身来,但仅仅对医生的话点头或摇头。
会诊继续进行,患者终于开口和医生聊起了自己的内心伤痛,聊起了十几次自杀,也聊起了未来的生活。此时,医生们顺着他的思路,站在他的角度,一边聊一边听,直到过了3个小时,患者终于满含热泪,道出“好久没有人这样和他说话了”。坚冰一旦打破,患者思想很快发生变化,没过多久就表示要好好生活,规律服药,配合医护治疗,不再自杀了。这不能不说是医生的耐心和“会说话”带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