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侠:一个“侠女”的古道热肠——记北京市劳模、庞各庄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李俊侠
2016-01-04
作者:金海鸥
来源:劳动午报
“当有人在你面前哭、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着自己的困难时,你怎么办?”大兴区庞各庄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李俊侠这样问道,继而又斩钉截铁地说:“你只能想办法帮助他们!”
对于从事社保工作十余年的李俊侠来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每次,她都是一副古道热肠,哪怕是与社保无关的事情,她都要管上一管。用电影《老炮儿》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来概括,那就是“局气”!而用李俊侠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这事儿我办不成,看着人家离开的背影,我的心里就会很难受”。
下村培训让村民全面了解“新政”
自1985年进入机关以来,李俊侠先后担任大兴区定福庄乡政府妇联主任、庞各庄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职务,一心一意为辖区老百姓服务着。
2003年,全市的社保工作正式启动。当时已42 岁的李俊霞,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但当领导让她挑起“社保一科两所”重任的时候,她没有一丝犹豫。“那时候,社保是新生事物,我们当时只有四个人,承担着全镇几万人的民生工作,压力很大。”李俊侠说。
面对各项政策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台,在设备不足、人员不足、经验不足等各种困难的情况下,42岁的李俊侠开始重拾书本,将一本本三四厘米厚的政策书拿回家看。她虚心向上级单位请教学习,多方与兄弟单位交流经验,亲自参与每一项业务。
2009 年,“新农保”和“老年保障”制度相继建立,这是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的重要标志。为了让老百姓全面了解“新农保”制度具体内容和真正含义,李俊侠带着工作人员对包村干部、各村主要干部、镇域百姓层层开展宣传培训,详细解读“新农保”制度的出台背景、缴费方法,为村干部和群众清清楚楚算好早参保的实惠帐、晚参保的吃亏帐、不参保的后悔帐三本帐。
为了推行“养老保险”,李俊侠带领工作人员成立3组政策宣讲团,对养老保险的各级政策开展持续3个月的宣传。由于村民白天要干农活,所以相关培训只能选在晚上进行。连续地讲课让李俊侠相当疲惫,嗓子都说不出话来。讲课结束,她却顾不上喝一口水便急着往家赶,回到家常常已经晚上12点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辖区村民参保月增8000余人,当年参保人数达到1.1余万人。2012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同志还亲自到庞各庄镇调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并对庞各庄镇在养老保险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目前,庞各庄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100%、大龄续保率达99%,连续几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位居全区、全市前列。
积极协调帮村民解决社保难题
好 “管事儿”的李所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李大姐”,因为她丝毫没有官架子,讲起话来快言快语,办起事来干脆利落,很多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她。“我就爱跟老百姓聊天,不管是社保、就业等问题,还是家里的私事儿,他们也都愿意跟我说。谁有了困难,我就帮他解决,这是件乐事儿。”李俊侠笑着告诉记者。
不久前,有一位村民由于农保资金未被划走找到李俊侠求助。经过了解,这名村民和她的爱人在2013年上农保的时候已经交钱了,但未和村里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协议也没签,造成银行不能划走相关钱款。直到前段时间查账时,才发现这一问题。“这将导致什么结果呢?如果将来女同志要是55岁能领钱,她就只能往后推一年才能领到钱。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算,老百姓一个月能领到470多块钱,这样的话一年就要少领五千多块钱。”李俊侠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为了让老百姓利益不受损失,李俊侠立即与大兴区人保中心联系协调,并向市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经过努力,终于帮村民和其爱人解决了这个难题。
李俊侠的热心肠在全镇已经出了名,大家遇到困难首先就会想到她,哪怕是与社保无关的事情。今年10月份,已经退休的村民老严找到李俊侠。他家院里有两处房,但只有一个电表,由于功率不足经常断电,于是想再装一个电表。但这件事却难倒了老严,自己和孩子们都是居民户口,只有爱人是农村户口。单位不管,村里也没法管,老严只好找到李俊侠。看着老严焦急的样子,李俊侠又忍不住了。她拿起电话给规划科科长打过去。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协调,终于帮老严申请成功。
对于这些事,李俊侠总有理由说服别人:“老百姓不容易,他们的小事我们也要当大事来做,能帮他们争取的就尽量去争取。”
多方奔走推动困难人员就业
从进入机关工作以来,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李俊侠为民服务的干劲儿却始终那么足。“我们的工作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利民工程,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对待百姓态度要热情诚恳,办理业务要认真细致。”这是李俊侠常对工作人员说的话。能帮着老百姓就业、解决困难,她的心里是快乐的。“一个人,通过你的推荐上班就业了,家庭也越来越幸福,这是多大的一种成就感。”
为解决“4050”困难人员就业,李俊侠亲自上门联系庞各庄镇几家适合大龄人员身体条件的岗位,前后为65名就业困难人员安置了岗位。张公垡村老赵一家生活困难,她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夫妻俩推荐岗位达10余次,还多次把自己的衣物赠送给他们;残疾人小红,爱人也有残疾,家里还有一个小孩,经过李俊侠推荐,最终在一家企业当上了仓库管理员;非京籍的方薇,爱人残疾,小孩儿4岁,在李俊侠的多方协调下,终于为她找了一份绿化公司的工作……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在为记者逐一列举时,李俊侠突然感叹道:“他们都是弱势群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依然要生存,所以必须得帮着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的生活有个着落。”
2010年,大兴区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李俊侠抓住这一机遇,为庞各庄镇的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遇。但受地理位置及双方信息沟通等因素的影响,求职者自己去求职就业困难较大。于是,亦庄开发区开展的招聘会,李俊侠总会想方设法调剂车辆,将应聘者运送到指定地点参加面试,大大提高了村民求职的积极性。
2012年,北京市开展平原造林工程,永定河沿岸村庄涉及到占地造林、土地流转等问题,农民也开始脱离土地。为解决流转土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李俊侠积极奔走协调,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实现了近700名人员“签合同、上五险、稳工资”的正规化绿岗就业,实现了“一产员工制”的正式转变。
十三年的社保生涯,让李俊侠结识了全镇的老百姓。每到一个村子,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打招呼,邀请李俊侠到家里坐坐。“能跟老百姓亲密接触,认识了这么一群朋友,我特别满足,这十几年的社保生涯也是我最充实、最美好的时光。”李俊侠最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