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区县 > 正文

斫琴师王鹏:古琴就是我的一个世界——记北京市劳模、钧天坊创办者王鹏

2015-11-30 作者: 金海鸥 来源:

 
  在大兴区魏善庄镇南中轴路旁的一家琴坊,有一位斫琴师。他花了二十多年专注于一件事。因为只有专心专一地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作为一名古琴制作者,王鹏有着匠人特有的专注精神,还有着难得的创新精神。本以为他只是一位卓越的斫琴师,了解后才发现,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都颇有造诣。
  古琴对于他来说,就像是精神的宇宙和环境。“上面有山水,有五行,它就是我的一个世界。”
  音乐是声音与时间
  结合的能量
  一身黑色棉麻长衫,一双黑布鞋。斫琴师王鹏端坐在自己设计制作的古琴和琴桌前,弹起了心爱的古曲《平沙落雁》。
  顿时间,一股浑厚沉静之感涤荡听者心间。每一次弹指一挥间,都流露出文人鸿雁远志的风骨。或许,这便是王鹏喜欢古琴的原因之一。
  他对古琴的理解,除了一以贯之的“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心态外,最近又精炼出八个字:“天地精神,人文情怀。”昔者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将古琴模拟成与宇宙、自然相关连的一件乐器,传达着天人合一的境界。
  对王鹏来说,音乐不是简单的东西,它是一种声音与时间结合的能量。“把时间看成一种能量,音乐里面的时间就变成了节奏、节拍、声音高低的变化,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动荡我们的血脉,流通我们的精神,正我们的心。”王鹏拨弄着手中的烟斗,意味深长地说。
  而钧天坊的由来,也与音乐有关。“庄子《齐物论》有‘是发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这里的天钧是自然而又均衡的意思。我所理解的钧天指的就是天的正中,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就代表天籁之音。”王鹏希望,通过自己制作的琴,能传递出时间最美的音乐。
  “你创造出来美的东西,
  你是快乐的。”
  在谈到为何从事古琴制作这一行业时,王鹏用了“命中注定”四个字。小时候,他和普通孩子一样上小学、初中、高中,但唯独有一样不同,便是对木头的情有独钟。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木头感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具。”王鹏说,“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兴趣会引发一颗专注的心,引发一个人对事业的毅力与坚持。而当你对一件东西产生兴趣并认真去做时,它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
  1987年,王鹏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学习古琴制作。那时候,从事这一专业的本就屈指可数,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王鹏凭借着兴趣和毅力,成为了当今斫琴师中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人。
  活着的目的是什么?王鹏经常陷入这样的思考。在他看来,要通过劳动创造出财富,把普通的木头变成有价值的东西,让这些创造留存世上,影响世人。“你创造出来美的东西,把你的一切奉献出来,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有自己的使命,而王鹏只开心做这件事。每当一把琴上了弦,发出第一个音,他都会很高兴。
  喜欢创意和设计的王鹏指了指摆在桌上的两件古琴:“这是我设计的苍璧琴和玉琮琴。古代以苍璧为天,以玉琮礼地,我把玉器的理念融入了古琴,以表对天地的敬畏之心。”言语间,透着一股傲然之气。三千多年来古琴的式样只有51个,而王鹏自制琴以来,就创造出了90多个式样,音质更好,制式更美。
  一个琴人的
  社会责任
  “从一个物件开始,渐渐地,你发现应该把思想留下,把文化和美学带给其他人。一个做文化的人应该要有社会责任。”于是,王鹏带着这样的使命开始了探索。
  为了保护古琴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鹏带着钧天坊积极致力于古琴谱的收集保护工作。自2008年以来,钧天坊琴学编辑室整理出版了《百瓶斋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习琴精要》、《古琴——广陵琴社百年纪念专刊》、《刘少椿琴谱墨迹选》、《刘少椿琴谱书法选》、《皋鸣钧天》CD、《钧天云和》CD、《无痕》DVD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古琴文化书籍和音像制品。
  此外,王鹏还成立了“钧天印象”(音视频制作部),专门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纪录片。现在已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在江苏拍摄了惠山泥人、常州竹刻、南京的昆曲等非遗纪录片,探索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精神和传承人的生命态度。慢慢地,这个“极端真诚”的人发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都走向了一个文化高度,那就是“清微淡远,中正平和”,他希望将这些东西的极致发挥出来。
  他还将古琴带到了世界。台北《“高山流水”两岸古琴名家音乐会》、2014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节”等,深受欢迎。“在墨尔本艺术节,我们谢幕了两次都谢不了。有一位外国老太太跑到后台,对我们说,这场古琴演奏让她心灵很安静,这样的文化才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这件事给王鹏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鹏说,他的理想,就是把钧天坊建成古琴博物馆,包括人的生产生活、美学、音乐、生态艺术等,让大家感受到连接历史、连接当下的力量,充分体会历史美学、文化修行、人文生态之美。“我还有一个理想,是想建立钧天琴院,把文人生活和琴学琴艺结合在一起,开展立体式教学。”
  走向简单
  与精致之美
  对古琴的执着与追求,为王鹏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他开始以古琴为核心,将传统文化元素琴、书画、茶、花、香融入空间设计,用生活美学与当代艺术手段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创造出具有文化底蕴的美学空间。
  “未来人 (删除液态)的生活方式,将逐渐走向简单与精致化。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精品制作,是富含文化与艺术精髓的简单而精致的生活。因此,我一直在探索生活美学和文化美学,将艺术融入生活,呈现在人的家庭生活、周边环境中,这对人的修养提升很重要。”王鹏说着,拿起一本设计作品集。金丝楠木的书画台、香皂台、茶台、琴台、漆器……所有的设计均出自王鹏之手,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几年来,王鹏设计制作的“中国文人生活美学空间”以展览、音乐会舞台景观等形式走访过荷兰、丹麦、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曾参加文化部主办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展览、国家大剧院《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无痕——当代琴人生活美学与生命态度》大型主题展览等。2013年,王鹏还获得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生活艺术家”荣誉。
  “人这一辈子,大多在随波逐流,根本不明白如何从一个糊涂的生命变成一个聪明的人。我的每一步其实都在变,刚开始是从一个物件开始,做好琴。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光做好东西是不够的,要把精神和思想留下来,要做教育传播,这时候就会超越自己。当你把境界都打开,完全是为了将优秀的思想传给世界的时候,你的境界就升华了。”王鹏最后说。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