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在京楼宇职工提供有效服务?
2015-11-09
作者:被访者:杜新峰 记者: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统计显示,“十二五”以来,仅CBD区域企业数量就达到33500家;去年北京评出20座首批商务服务业示范楼宇和电子商务特色楼宇,直接吸纳就业12.7万人。如何为这么多的楼宇企业职工提供有效服务呢?团市委近日发布“楼宇服务计划”,团市委企业部杜新峰部长为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工作在各类楼宇里的青年职工有何需求?
杜新峰:今年初,团市委启动了对楼宇服务站点和青年需求情况调研,重点走访了中心城区的商务楼宇,与站点工作人员面对面了解楼宇人群分布、站点日常工作、活动场地情况及青年具体需求等内容,力争将服务送到青年需求相对集中的楼宇。同时,团市委联合部分团区委、企业团委及楼宇工作站,展开多次座谈交流,深入挖掘青年需求、设计项目服务内容。
调研发现,本市常住人口中有990万35岁以下青年,其中600万在各类企业工作,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商务楼宇。他们普遍反映工作节奏快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获得有效疏导;也欢迎体育健身类活动,以消除长期坐办公室造成的“职业病”;报名最多的是安全防护类讲座和体验,比如消防演练之类。
点评:要切实服务楼宇职工,首先要了解、掌握他们的需求,让服务“对症下药”。
记者:如何为广大楼宇职工提供针对性服务呢?
杜新峰:经过前期调研论证,团市委确定了商务楼宇工作站、非公企业在内的首批50家服务站点,启动“楼宇服务计划”,推出体育健身、心理健康、家庭婚恋、安全教育等四大类50余门课程,还策划了10余次楼宇徒步大会、心理健康嘉年华、公益交友联谊、防火防震应急演练等专题活动。
作为2015年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服务的中标项目,与以往不同,这个项目主要借助新媒体平台“青年商店”,以及微店“楼宇服务计划”,在上面列出课程或活动的菜单和授课时间,企业团组织和青年职工可自愿选择,报满30人即可开课,共青团工作开展扎实或获得荣誉的团组织优先参与。
为了第一时间了解青年职工对项目的感受,微店的内容可以转发、评价,方便主办方收集基层职工的需求和满意度,并对具体课程和活动进行动态排名和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新调整入围课程清单。
同时,团市委还建立了课程供给方——社会组织,课程需求方——楼宇、企业在内的微信工作群,及时沟通课程事宜,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价值。目前,项目已陆续走进10余家在京楼宇、非公企业,为职工提供有针对性的高品质服务项目。
点评:引进评价机制,不满意的末位淘汰……这样的服务切实把职工需求放在首位,而且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感受,极大提高了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