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聊吧 > 正文

一名优秀面点师需要怎样的历练?

2015-05-29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刘欣欣 被访者:吴云龙 通讯员 史超齐/摄 
  从一个不会蒸包子、揉馒头的学徒,通过十年的时间,成长为参与两会等高端接待的面点师,这就是北京歌华开元大酒店面点师吴云龙的经历。近日,记者走近他,听他讲述了这些年来的蜕变经历。
  记者:您是怎么成为一位面点师的?
  吴云龙:10年前,我走进杭州千岛湖开元度假村当学徒。几乎每天都是凌晨3点从床上爬起来,踩很久的脚踏车到酒店跟师父学着给宾客熬粥、蒸包子、揉馒头……如此简单的事情,我却总是做不好。师父和同事们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中午同事们都下班了,我依然在岗位上捡起师父剩下的面团,练习做包子折儿以及各种饺子。
  点评:面点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中国梦,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
  记者:在您看来,西式点心和中式点心有什么区别?
  吴云龙:西式点心是讲究标准化生产的,比如一个面包,只要把材料按照配方配置好,剩下的事情交给机器就能完成。但中式点心不同,它对厨师的审美、工艺要求更高。比如简单的和面,用冷水和面,强调韧劲;温水和面则注重发酵。我们的中式点心从外型、质感再到口感和内涵,更有文化,更具人情味。而一道有文化有内涵的点心需要强硬的基本功,想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要有着永不放弃的决心和坚持到底的耐心。
  点评:让美食也充满文化和人情味,相信这是每一位厨师的心愿。
  记者:您还记得在研制如今酒店中餐厅高人气的点心“雨伞酥”时的情景吗?
  吴云龙:我曾一连几个早晨7点便进入厨房埋头制作,发面、温度、时间各个因素都精心把关。也许是某些环节存在缺陷,我带着面点房同事从早到晚反复尝试,不知做了多少个“小伞”,但最终成功的却只有6个。面对极低的成功率,大家都筋疲力尽,心灰意冷。我让大家先回去休息,自己则默默留在厨房,对一天来的实践进行反复回顾、揣摩和总结,然后又全神贯注投入制作。第二天,当同事们来到厨房上班,两排 “雨伞酥”已整齐的排列在蒸笼里。
  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也正因此,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今后我也会继续努力工作的。
  点评: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辛苦的付出,就享受不到成功的甜蜜。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