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聊吧 > 正文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要求?

2014-12-12 作者: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被访者:赵丽萍     
  小学生和初一初二学生年龄较小,即使戴上红领巾,依然对少先队的认知有限,开展少先队和德育工作,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接受。这就需要学校多动脑筋,琢磨出适合学生的办法。对此,垡头第二小学书记赵丽萍介绍了学校的经验。 
  记者:少先队工作在新时期有何新内容和要求? 
  赵丽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下,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儿童化的具体体现,对其不理解,会影响学生未来对党、团组织的认知。  
  根据教育部规定,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的必修活动课,小学一年级到初二每周安排1课时。但少先队工作一般只根据需要组织活动,缺乏系统教育。我们学校今年暑假参与了北师大组织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教材编写工作,以此开发了三节示范课,这样就有了系统的教材、模块和目标。
  点评:少先队建设在新时期绝不是“鸡肋” ,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落点,对其的轻视,会影响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
  记者:如何让包括少先队活动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能接受呢?
  赵丽萍:我们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想到用实践活动作为载体的办法。我们课内组织学习少先队课程,传播少先队知识和中华传统美德,举办讲礼貌比赛、生活自理能力比拼、画队旗、“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课外则开展公益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活动与教师队伍紧密结合,通过创编和实施课程,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的公益实践丰富多彩,比如与附近社区合作,带学生进社区慰问空巢老人,宣传急救避险知识,参加敬老和社区文体活动,还徒步去消防队、部队参观体验,给西部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等。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尊敬老人、志愿奉献、吃苦耐劳等品质才不再是书面语言,而是被学生真正消化吸收。
  点评:所有的德育活动都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组织学生参与课内课外各有侧重的德育活动,有助于培育他们的良好品质,实现教育目标。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