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聊吧 > 正文

公益组织如何重塑公信力?

2014-11-20 作者:任洁 来源:劳动午报

  被访者:陈淑惠 
  近年来, 受“郭美美事件”影响,公益组织形象大跌。如何才能重塑公信力呢?本市5A级公募基金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淑惠有自己的经验。 
  记者:如何才能唤回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信心呢?  
  陈淑惠:公信力是公益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打铁还得自身硬”。我认为,公益组织首先应该加强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建设,这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其次,员工要秉持公开透明的工作理念,把筹款过程传呈出去,让每项工作都能对公众有所交代。比如捐款活动的落实上,购买物资时是否有比价,是否有相关的质量检测证明,都应作为项目过程予以考虑考察。第三,公开透明的手段要多样。像我们的希望“1+1”项目,就强调受助者应与捐赠者互动,由青基会来创造机会,开展植树、爬山等活动,既让受助者加深感恩意识,也让捐赠者了解捐款去向,对我们放心了,自然愿意与我们长期合作。
  同时,北京青基会还每年举办社会开放日,邀请公众走进来,实地查看各种资料,像十几年前的捐赠资料我们都有;官网也早已做到信息一一披露,让参与公益活动的公众切实看到捐赠信息,没参与的也能随时了解情况。此外,唤回公众的信心,还体现在长期成功组织活动上,持续推出新项目等方面,让公益捐款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我想,公信力不仅是信任,还意味着追随。 
  点评:公信力是公益组织生命之源,提升公信力不能靠行政命令,而应扎实修炼内功,用成果去证明自己,赢得公众的信任。       记者:北京青基会有筹款压力吗?
  陈淑惠:近年来公益组织形象下跌,加上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效益下滑,导致普遍出现筹款压力。但由于我们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口碑,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一两年来我们获得的捐资比较平稳,没有太大波动。我们也在尝试各种时尚的筹款方式,比如微公益捐款、网络筹款等,效果不错。   
  点评:不抱怨,想出路,开拓筹款渠道和项目,变压力为动力,北京青基会走出一条长期发展之路。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