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分享经济来了监管如何跟进

2017-03-24 作者:本报记者 周美玉 盛丽/文 王巍 盛丽/摄 来源:



  作为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网约车、共享单车因为给消费者出行带来的便捷和实惠而备受追捧。但是,人们在享受“分享经济”带来各种红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何监管,对此相关部门也给出建议。“分享”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也在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需要监管和配套制度的不断创新。
  【调查】
  车辆硬件与约定有差异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网约车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由此引发的消费者投诉逐渐增多。3月14日,消费者网发布了2016年网约车投诉分析,网约车价格收费问题位居投诉榜首。据消费者网在线投诉平台统计,2016年共接到有关网约车的消费者投诉351件,其中针对网约车平台的投诉257件,占比73.22%;针对网约车司机的投诉94件,占比26.78%。  
  从消费者的投诉内容来看,价格收费问题投诉达到93件,占比26.50%,最高;其次热点问题投诉为充值退费问题达到88件,占比25.07%。价格不透明、充值退款、设置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网约车服务质量四大问题暴露出当下网约车市场的问题隐患。
  去年,家住通州的李颖和同事到南昌出差。因为时间充足,在领导的同意后,大家决定在当地租一辆车在工作之余可以逛逛街。于是,他们在网上找到一家全国连锁的租车公司。“这家公司很有名,所以我们没有太多商量,来到南昌后就决定租用这家公司的车。”
  在网上预约车辆时,李颖还特意加了50元,约定了将车送上门的服务。“还是很守信用的,师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着车来到酒店门口。”李颖回忆,“师傅带着我们一起检查车辆进行交接,按照合同约定我们也提交了驾驶证、身份证复印件,还要交一张信用卡。”
  一切手续顺利完成后,李颖和同事们一起踏上旅程。虽然手续比较简便,但是李颖也发现一些问题。“在网上选车型,师傅也是按照车型交的车。但是车开起来后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空调不太制冷,内部配置比较旧。这些都不是在网上预约时能够发现的。”
  李颖介绍,因为是约定了上门服务,即便是车辆不太满意,也没有时间再去换。“就算不是上门服务,像这种租车服务的车辆也都不会是太新的车,大都是二手车。”
  和李颖网上租车遭遇相似,家住五方桥的刘莹也遭遇过网约车车辆硬件与约定不符的经历。“那是在我怀孕期间,肚子太大,考虑到安全,我决定不再自己开车,改为打车。”因为发现网约车有优惠券,再加上同事表示网约车又快又便宜,刘莹也决定约一次车。
  “确实便宜不少。”刘莹介绍,从蒲黄榆附近打车到她家,一般的出租车费用大概为50多元,“而用网上打车软件,再加上使用优惠券自己也就淘十几块钱,能省不少。”虽然网上约车比较便宜,但是刘莹也发现一些弊端。有一次,约来的车型和实际坐的不是一辆车。“师傅说,因为他的车限号,临时找来一辆。”
  安全信息还需升级
  “接单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安全问题。”刘莹介绍,“还有一次,车开到指定地点后,我发现车上除了司机还坐着另一个人。司机说是他的一个朋友临时搭车。”考虑到等车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就犹豫了一会,刘莹还是战战兢兢地上了车。
  “特别是女士网约车还是要注意个人安全,一般我约车都是坐后排。”刘莹表示,网约车的司机信息还是要尽量显示全。“车牌、身份证、司机全名都应该上传。这样不仅对乘客是保障,对司机也是制约。”
  此外,刘莹还建议审核网约车司机的时候,门槛还是要提高。“上周我因为自己的车换车胎,又用了网约车,司机的态度很恶劣。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中,让网约车的司机在驾驶水平、对于道路掌握上能够进行一些培训。”
  后期维护工作需跟上
  3月22日,因为工作原因,王静需要在多个地点往返。于是,她下载共享单车的APP,准备骑车办事节省时间。“感觉还很方便。但是找车还是存在一定困难。”早上8点半,王静来到崇文门在路边她发现共享单车。
  兴冲冲跑过去的王静,很失望。“早上本来就找不到车,发现两辆都不能用。”王静介绍,一辆车被人锁在了护栏上,另一辆车轮胎都被人掏出来了。“这人的素质也太低了。”一路小跑的她,找到一辆能骑的车。“总算是辆零件都在的车,但是骑起来才发现车闸太紧,车座也活动。后期维护真是跟不上。”
  和王静一样,不少人在感受共享单车方便的同时,也被其后期维护跟不上、车辆遭遇破坏的问题困扰。“感觉大街上都是共享单车,车子很方便,但是使用者不太爱护。随意停车的问题很严重,路边上、甚至在自行车道上都有。还有坏车也不少,少闸的、锁坏的。”市民赵先生说。
  【管理】
  将出台共享单车管理办法
  乱停乱放,这是共享单车发展至今,相关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近期媒体透露的许多信息都表明,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已经成为近期行业监管以及城市管理的重点。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他同时指出,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创造条件、加强监管,推动新的事物更好发展。
  3月20日,北京市西城区交通委约谈了摩拜、ofo两家企业,要求它们控制在西城区的单车投放数量,并划定十条大街禁止停放共享单车。北京市丰台区、石景山区也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对共享单车进行规范化管理。来自北京市交通委的信息则称,相关部门正在调研运营企业及其单车投放点,将研究出台相应的停车秩序试点区域以及管理办法。
  乱停乱放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碍他人出行,对其治理自然无需多言。值得注意的却是治理思路。从目前公开信息看,划定出一定的停放区域,成为许多地方不约而同想到的方法。例如摩拜与相关政府和社区共同合作的“智能推荐停车点”,设置电子围栏有的地方也在试点。
  细则出台对司机违法行为可罚款
  对于网约车,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鼎立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杰指出,对分享经济的监管,首先体现在一个“放”字:政府要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科学引导网约车等分享经济发展,而不是像治理洪水猛兽,把它一下关进笼子里;各类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尽量从简,节约社会管理成本。
  在“收”的这一面,施杰认为,政府要协助构建平台审核、加强平台监管。其中包括规范网约车平台登记信息、审核资质的义务,要求平台定期提交所有车辆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网约车不合理调价及时出手,避免因垄断致价格新高。
  去年12月21日,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正式发布,明确了“京人京车”的规定,并给予了5个月过渡期。规定网约车驾驶员有中途甩客、故意绕道行驶、违规收费以及对举报、投诉其服务质量或者对其服务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乘客实施报复行为的,将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严重者将被吊销从业资格证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指出,主要的问题就是出租行业的管理是属地管理,也就是说北京出租车的服务、管理、监管是由北京市相关部门来处理的。而外地车辆进入到北京市,可能出现了监管的真空,那么当地的管理部门可能会出于管理的便利和规范的角度,对这个行业做了一些限定。
  对此,《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也做出了“京人京车”的规定。今年3月20日,滴滴表示,将逐步停止对北京地区内非京牌车辆派单,三环内今日已经停派,北京其他地区逐步推进,具体时间点尚未公布。
  约车价格不能随意涨价
  针对消费者投诉的有关网约车问题,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音江表示,目前,虽然网约车新规已经出台,但有关监管并没有完全到位,网约车企业仍在观望政策的执行程度,并未采取实质性的改进措施。
  陈音江认为,虽然网约车新规规定,网约车的约车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企业随意涨价。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网约车经营者责任意识,督促其诚信经营、规范发展;网约车企业要主动完善内部规则,提升服务质量,以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推动网约车行业有序发展。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