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培育“工匠精神”技能人才最盼望受尊重 首都工会多措并举扶植年轻工匠

2016-03-18 作者:闵丹 周世杰 万玉藻 于佳 来源: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不仅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也在关注两会的职工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那么,一线职工眼中的“工匠精神”是什么样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从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职工声音:工匠精神是树立对职业的敬畏心
  工匠精神,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代表和职工都认为,“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专业、精益求精为客户提供好产品,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期待,不管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这种精神都是需要的。”
  蜀国演义餐厅的服务员刘静静来京已经三年了,一直在服务员的岗位上工作,每年的节假日都是她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刻,但她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真诚的服务面对每一位客人。对于总理报告里的“工匠精神”,她的理解是尽管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不一样,但都需要有一份立足岗位的责任心和敬业心,这样企业也发展了,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就像有的职工工作是在一线生产,有的在科研,有的在管理岗位,但只要共同有一份职业感和敬业心,这都不影响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工作。
  技能人才最盼望受到尊重
  一位在一线工作多年的技术工人张师傅介绍,“总理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要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发展,我们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了,未来要做制造业强国。作为制造业的一份子,我觉得需要培养出更多技能过关、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才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面对现在不少年轻人择业不选择“蓝领”,而选择“白领”的做法,张师傅表示,目前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都有待提升,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如何从源头保证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许是政府和企业都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这几年我一直在建议加强技工技能建设,原来企业里的八级技工政策就很好,现在应该重新恢复起来,传帮带、搞创新,在保障技术人才的收入和晋升渠道,鼓励他们创新带动技术革新,应该是很好的实现‘工匠精神’的例子。”一位企业的工会代表告诉记者,现在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技术工人的技能提升,但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分配制度不合理也会对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影响。
  一些企业生产和管理不尽如人意,生产环境差,劳动生产强度大,工作内容单调,长时间从事一些简单工作,长时间倒班工作,生活枯燥。有些国有企业职工对目前薪酬制度中计酬方法有看法,认为没有体现出操作者能力价值,没有向先进生产力倾斜。存在不同程度的“大锅饭”形式,挫伤了部分职工积极性。在今年两会召开之前,北京市总工会通过12351职工服务热线对全市多个行业、不同领域的职工开展了“关于职工对两会期盼的话题”调查。参与调查的职工中,63%的职工关注民生领域的话题,其中,民生方面的“工资收入”问题位居关注度榜首,也反映出了一线职工对于收入的提升的期待。有的受访职工表示,一线实用技能人才要获得应有的尊重,更加自信地施展才华,为产业转型升级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专家建议:创造更多机会让年轻技工出头
  被誉为“数控工艺第一人”的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艺师金福吉,多年担任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总裁判长、专家组长,他认为培养“工匠精神”先要培养年轻高技能人才着手,当今随着装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千百万高技能人才。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要通过多种渠道来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让更多的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职业技能大赛是新时期提高职工技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是提高职工队伍理论知识、实操能力、整体技术水平的快速通道。让更多年轻人在技能大赛中,在岗位生产实践中,在培训学习中,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实现个人职业梦想。”
  2009年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冠军马小光,现为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也是通过技能大赛的舞台成长起来的。他自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工艺装备分厂,从事模具和工艺装备工装等产品的加工制造工作。通过几年对数控技术的钻研和学习,被公司评为“技术能手”、“技能带头人”。之后,他连续五年参加北京市举办数控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陆续荣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青年技术能手称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8年度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工会代表:培育“工匠精神”要从职业教育抓起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工会代表们也为职工发声,建议加强职业教育为培养“工匠精神”打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首席技师、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兼)赵郁建议:加快修改《职业教育法》的步伐,促使新的《职业教育法》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优化目前的教育布局,引领职业院校走向校企合作、课堂与市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相融通的创新发展道路,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引导更多综合类高校向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型,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此外,要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持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技能人才作用的宣传,不唯学历凭能力,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提供平等的发展通道,制定相对应的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拓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道路,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中国的工匠精神,专心钻研技术,使我国早日成为技术人才的强国。
  工会举措:多项鼓励政策为工匠添助力
  为了让“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有更好的传承,市总工会也采取了多项举措,为职工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在北京市总工会十三届五次委员(扩大)会议上,市总工会公布的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中,今年市总工会将启动“北京工匠”项目,选树具有高超技能技艺和强烈职业精神的“北京工匠”,组织拍摄宣传视频片,开展先进事迹宣讲。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助力职工发展的措施。
  实施“职工创新助推计划”
  在全市企业中征集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引导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对破解创新难题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职工给予助推经费。
  设立职工创新发明奖
  对职工的专利发明进行奖励,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
  启动“首都职工创业小额贷款计划”
  推出专门针对职工创业的小额贷款项目,为有创业愿望的职工解决创业资金难题,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使受到贷款扶持的职工成为创业带头人,以创业带动就业。
  职业助推计划
  去年,市总工会扩大了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资助范围,新纳入了汽车维修电工、劳动保障协理员、养老护理员三个工种,三个工种的高级工能享受每人800元资助。今年,市总工会将继续扩大“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的职业(工种)范围、细化助推方案。
  开展创新发展劳动竞赛
  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能竞赛,推动京津冀三地工会组织在交通系统合作开展劳动竞赛。
  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
  启用北京市职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整合国内外优秀师资,开设新能源、环保、机器人制造等专业和“燕京八绝”等传统工艺课程,培训120名高技能人才。举办国际技能对抗赛和技能培训,提高技能人才的国际视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