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了,听听“主生派”VS“拒生派”心里话
2015-11-06
作者:陈曦 刘欣欣
来源:劳动午报
刚刚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一时间,“生二胎吗?”成了众多职工见面时的“问候语”。再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二娃生了谁来带?甚至是生二孩到底能休多少天产假?都成了热议的焦点话题。
【主生派】
期待一:让孩子不再孤独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很羡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同学,不管走到哪,都有伴。而我,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玩,觉得很孤单,所以,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孤单下去了。”跟同事们聊起“二孩”的话题,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蒋梦斩钉截铁地说。
蒋梦去年刚刚结婚,虽然生宝宝这件事对于她和老公来说,还处于筹划阶段,但是他们已经商量好,今后要生两个宝宝。“我看人家外国电影里,每家都是好几个孩子,大家打打闹闹,每天有说不完的话,感觉特别温馨。”蒋梦说。
跟蒋梦的憧憬不同,今年32岁的邵芳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我是‘80后’,我们这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童年太孤单了,所以结了婚,我就义无反顾地连着生了两个娃。说实话,带两个孩子肯定会比较辛苦,但是也就那么几年的事,等孩子们长大一点就好了。相比之下,每天看两个孩子一起成长,那个感觉特别快乐,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我经常把他们的照片、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里,朋友们都很羡慕我。”邵芳开心地说。
期待二:让孩子得到更多情感教育
“很多人觉得,再生一个孩子能给第一个孩子找个玩伴,但是我觉得,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里,能够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说话的小柳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目前,有一个两岁的孩子。
“大人的说教,孩子往往不愿意听,但同龄人的想法,他们会比较愿意接受。这样,他们就能够更早懂得顾忌他人感受,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我觉得这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很有好处。”小柳坦言。
小柳表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家长都宠着一个孩子,难免会让孩子觉得他就是这个家庭的中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自利。
“我家孩子,虽然年龄还比较小,但是我似乎已经发现了一点苗头。”小柳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喜欢吃桔子,之前往往是一整个桔子都攥在手里,不肯给别人一瓣。但是有一次,我带孩子到小区里玩,一个小哥哥正在给小朋友们分海苔吃,我家孩子也得到了一小包,很开心,之后就经常找那个小哥哥玩。现在,我发现,他也愿意把玩具和零食分给其他小朋友了。”
期待三:多一个人照顾我们的晚年
“我见过太多痛苦的失独老人了,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多生一个孩子,避免自己陷入那种情况。”在一家关爱抑郁症人群的公益组织里做志愿者的庞小姐,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要生二胎的想法,都会重复这句话。
庞小姐表示,“可能我的出发点比较自私。但是真的会有很多老人因此患上抑郁症,而且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但是如果还有一个孩子,这种心理上的创伤就会小很多。另外,我自己家的一件事情,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原来,庞小姐的奶奶去年因为生病,在医院住了小半年。她的奶奶有4个孩子,都很孝顺,即便身体也都有点毛病,可是都亲力亲为,轮着到医院照顾奶奶。“4个孩子,最大的是我爸60岁,最小的叔叔50多岁。就是轮着去医院,最后还累病了俩。等到我们老的时候,生个病,如果就一个孩子,不知道要累成什么样呢。”
“我希望,等我老了,能有更多孩子、孙子陪伴,有事他们能商量,轮换着照顾我们,也能减轻点负担。”庞小姐诚恳地说。
【拒生派】
担忧一:教育贵没钱养
“上个月,我刚给孩子报了个早教班,一下就花了两万多,现在孩子吃穿都不是问题,就是教育贵。”记者问到是否愿意考虑生二胎的问题时,在一家汽车4S店工作的职工王鸿悦明确地表示坚决不考虑。“衣服、玩具这些,的确老二能够接着用老大的,省下些钱,但那都是小头,教育可是按人头收费,而且都不是小数目。”
在王鸿悦看来,对于生第二个孩子最大的阻碍是经济因素。王鸿悦和老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在外企工作,一个在民企,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算不上穷人,但更算不上有钱人。”
“如果要了二胎,我们就不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收入了。面对年迈的父母,我们甚至不敢买稍微贵一点的补品,如果父母生病了,可能都不敢让他们用不在医保范围的药。除了自己节衣缩食,我们似乎什么都不能做。”王鸿悦皱着眉头担忧地说道。
担忧二:老人身体不好没人看
“产假太短了,生完孩子三个月过后就只能请老人照顾孩子。这第一个孩子就已经让两个老人天天喊累了,要是再来一个,我们之间的矛盾只能更加升级。”秦珍是个一岁半男孩的妈妈,她的老公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做管理工作,经常需要加班难以照顾家庭。公公身体不好,需要婆婆在旁照顾。所以看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秦珍和她的爸妈身上。
由于对待孩子的意见不统一,秦珍经常和母亲产生争执。“什么样的矛盾都有,有的是观念上的,比如我认为孩子不能追着喂饭,而母亲觉得只要孩子吃胖了就行。还有一些是情绪上的,我平时上班,母亲照顾孩子一整天,确实很累,一点小事也会发脾气。”秦珍最期待的就是孩子能够早点上幼儿园。
“如果能自己带孩子到三岁,那我一定要二胎,可是没有企业能够给我放那么长的假。头三年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如果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孩子,我宁愿不要。”秦珍坚定地说。
担忧三:太爱大娃没心力再生养
既不是没钱养,也不是没人带孩子,当记者询问陈晨为什么不要二胎时,她给出了很个性的理由:“我太爱我儿子了,不能再把爱分给别人了。”
陈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银行系统工作,老公的事业也很顺利。第一胎,她生了个儿子,一直是母亲帮她照顾,母亲外向的性格把儿子也熏陶的乐观、积极。大家都劝她再生一个,可她却说这辈子只要这一个。
“如果再要一个孩子,小的孩子肯定要分走我大部分的精力,大儿子受的照顾少了,他肯定心里不好受。我心里也接受不了,毕竟我全部的爱都给了现在这个娃。”陈晨说,自己身边的朋友们很多都已经要了二胎,有的正在孕育中,“我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发现他身边的朋友们都有兄弟姐妹,所以我会鼓励他多交好朋友,以后才会不孤单。”
担忧四:高龄女职工身体跟不上
“我可不生了,生这一个就费了劲了。”李鹤的女儿已经1岁了,但她仍然对生孩子时的痛苦记忆犹新。“侧切到了子宫颈,生时候的疼就不说了,生完了5天下不了床,可不能再经历一次了。”
和李鹤不同,吴欣然虽然生的时候顺利,但开奶却让她难以忍受。“实在是太疼了,喂了几天就破了,最厉害的时候还起了水泡,真是揪心的疼啊。”
除了对生孩子、养孩子有阴影外,还有一部分大龄女性因为年龄问题不愿意冒险。“听说35岁以上再生孩子,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有很大的风险,我现在的生活挺好的,孩子上小学,也不用我太多操心了,我不想再冒险了。”今年37岁的外企白领王盈说。
【焦点解答】
疑问一:生二孩,产假能休多久?
女职工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基础性产假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而奖励性产假,全国各地规定不同。其中,《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
解读:所谓“晚育”,是指女子24周岁后生育第一胎,所以北京市女职工如果生二孩,均不属于晚育范畴,不能休奖励性产假,但是可以照常休基础性产假。
疑问二:生二孩,有没有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相当于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工资。一直以来,生育津贴是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计发。2012年起,生育津贴调整为以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为基数,除以30天再乘以产假天数计发。
解读:生育津贴领取条件并未对女职工生产次数有限制,所以女职工生二孩,只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有“准生证”,就可以享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生育津贴与产假时间挂钩,生二孩的女职工享受到的生育津贴不会比生一胎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