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中的移动银行 支付宝进超市你买账吗?
2015-10-09
作者:王路曼 刘欣欣 闵丹
来源:劳动午报
我们有时候去超市买东西,却没有一块五毛这样的零钱。现在呢,不少超市都推出支付宝买单服务,也就是在结账使用支付宝,无需刷卡、无需输入密码,“嘀”的一声,买单就轻松搞定。随着支付宝走进超市和菜市场,越来越普遍的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方式在消费者身边悄然流行起来。各种功能的手机APP都可以进行消费,购物、打车、点餐……老百姓很多的生活问题,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了。为此,本报记者经多方采访,深入探访了电子支付的消费方式有何利弊,并邀请律师解答维权问题。
【调查】
电子支付成潮流
“手机平时都一直拿在手里,用来支付最方便不过了,还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啊!”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80后年轻职工,其中8位都有着这样的态度,认为手机支付大大方便了平时的工作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在年轻人群中早已普及,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使用移动支付。
26岁的李双双是一名电子商务运营专员,也是一名电子支付达人。“我平时都不用带钱包,每天上班下班的所有花销都可以用手机支付。”李双双告诉记者,就连每日的午餐,她都会用手机APP点选外卖,然后采用电子支付。
“我觉得电子支付很时尚也很方便。”李双双笑着说,“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很多消费问题,这是潮流。”
“我看年轻人都用手机电子支付,挺方便的。”今年58岁的李大妈现在已经退休了,因为时间充裕,就开始跟19岁的外孙女学习网上购物。“网上购物选择多、又便宜、还能送到家,很方便。”李大妈告诉记者,她也注册了电子支付账户,操作很简单,一学就会。
据了解,像李大妈这样即便是不会使用,也可以快速学会的中老年人很多。虽然,他们对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了解相对较少,多数中老年人还是习惯传统的交易模式,即线下的现金交易,但移动平台推出的很多优惠活动,对他们却是极具吸引力。
在一家超市的收银台前,记者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在教前边的一位阿姨使用电子支付。“来了才知道,用电子支付购买商品可以打折,可我不会用,就麻烦这小伙子帮我设置呢。”大妈笑着说。
支付宝进超市便宜快捷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出门没带钱包,简直是寸步难行。这才几年的时间,现在出门不带钱包,只要拿着手机就能完成很多付款了,真是非常大的进步啊!”对于近几年新兴的电子支付功能,80后职工王宾很认可。
王宾向记者讲起在他的工作生活中,多次用到电子支付的经历。限行的日子,他通常会选择拼车或专车出行,通过软件计费后,打开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车款。“非常简单,操作起来也相当快,不用再被没有零钱之类的问题困扰了。”
他所在的单位没有食堂,午饭往往是几个要好的同事一起到附近的饭馆点餐,这样能够多吃到几样菜,但相对带来的问题就是要AA制。“往往是一个人先付了,回到单位后大家再给他,多少有些不方便。现在就可以通过手机支付,把相应的数目直接转账给对方,简直就是一秒到账,真是太方便了。”
下班后,他还会到超市采购食材。如今,越来越多的超市甚至水果摊都接受电子支付,并且还有不少鼓励政策,用电子支付比用现金要便宜。理所当然,在结账时,王宾自然还是使用手机进行电子支付。
收银员先点出支付宝切换的方式,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付款码。王宾打开手机软件支付宝,扫描付款码后,手机上立即显示了需支付的金额。“现在支付方式越来越多,而且大家几乎都是手机不离手,这种手机钱包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别说我这个80后了,在我家楼下那个水果摊,用微信支付能打85折,好多大爷大妈为了享受折扣都学会了微信支付呢。”王宾笑着说。
周末,他通常会带着妻子和小儿子到附近一家商场的儿童乐园里玩。每次走到商场三楼的时候,儿子都会拉着他的手走到电梯旁的一个橙汁自动贩卖机前,让爸爸帮他买一杯橙汁。这种在北京很多商场都有的贩卖机同时能够接受现金、支付宝、微信的支付方式。在促销活动期间,用微信支付还能够在原价的基础上便宜2元钱。
“便宜2块钱也是好的,这次肯定要用微信支付了。”王宾先在机器上选择支付方式和所需橙汁的数量,然后熟练地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在输入支付密码并且成功后,机器就开始榨汁了。从王宾走到机器前,到儿子从机器中取到一杯鲜榨的橙汁,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
【声音】
担忧:网银支付安全
“我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都很少用。”同样作为80后的职工陈涛告诉记者,他最大的顾虑是支付安全问题。“因为需要关联银行卡,而且我看朋友使用时,非常简单的就能把自己银行卡的钱转给别人,我觉得太危险了。”
在陈涛看来,如果不能保障安全,越方便的支付方式就是越危险的。“当然,很多场合用电子支付很方便,所以虽然我不关联银行卡,但是会通过朋友转账的方式存在我的电子钱包里几百块钱,用来给手机充值之类的简单购物行为。”
“我不希望我的生活被过多的网络产物打扰。”和陈涛一样,王莉也对电子支付十分抵触。“我压根就没有开通这些支付功能,因为我担心这些看起来方便、甚至能够享受优惠的购物方式,只是吸引我上钩的一个手段,之后会产生其他的问题。比如给我频繁推送广告,或者存在消费陷阱等。”
而对于经常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李双双来说,其实内心也有担忧,“现在很多支付平台都开通了小额免密的功能,就是说,对于不超过一定限额的消费,根本不用输入密码。”李双双说,这种本来是方便消费者的方式,但如果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也难免造成经济损失。
烦恼:资源不能共享
今年30岁的吴星很早就开始使用移动支付方式了,在他的手机里至少安装着3种移动支付平台。“因为这些支付平台服务着不同的消费端,而且相互之间不能互通。”吴星说,因为资源不共享,所以他不得不使用多种支付平台,自己的银行账户和身份信息,也都分别向各平台提供了。
本来是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因为各自资源独自为营,这给消费者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吴星告诉记者,虽然他很理解现在移动支付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但他始终认为,资源共享是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平台不该垄断消费端,而应该在服务和个性化功能上下功夫。
“当然,用户的账户信息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吴星笑着说,他期待一个安全、资源丰富的移动支付平台,能满足他所有的消费愿望。
疑虑: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而52岁的刘先生已经是一个28岁女孩的父亲,他常常看到女儿进行网购和用随身携带的手机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或者说移动支付固然有它非常便利的一面,但这样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真的好吗?”面对采访,刘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困惑,由于手机和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刘先生的女儿已经很少跟父母一起逛街了,即便是一起出门,他女儿也是总抱着手机看。
刘先生说,他也用智能手机,但他保留着手抄通讯录的习惯;他家也安装了几台空调,但扇子依然被他视为不可或缺。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都多用电子支付的生活方式,刘先生表示保留态度,他认为,“任何科技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但都不能过度依赖,就像我们学会了用电脑办公,同样也不能放弃写字一样。我们在便利的科技面前,一样要保持传统的技能。”
【观点】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李伟民
消费者要有防范和维权意识
目前,不少商场、超市包括近期菜市场出现了可以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进行互联网交易的方式,方便消费者进行消费。这样和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不同,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一项虚拟的消费,面临一定风险,也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在互联网虚拟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主体双方包括消费者的银行卡、姓名、密码等信息都会在交易中呈现,随时有可能暴露,虽然第三方会做出承诺,进行加密等承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泄露问题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是极高的,可能会带来隐私、经济上的损害比如卡被盗刷等,需要消费者也引起一定的重视。
在商家大量推行支付宝等这种第三方方式来进行消费时,消费者可以在交易中注意相应的原则,在保证享受消费便捷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首先是保密和防范原则,消费者要尽量把自己的支付密码等设置的相对复杂一些,对个人的信息从源头进行防范。其次是证据原则,原来传统交易情况下,有账单、签字等手续,在互联网交易情况下有些可能没有了,因此交易中要做好截图、拍照等,尤其是金额大的重要交易,要学会保存证据。最后是维权原则,在运用支付宝和商家交易时,一旦发现信息泄露或第三方侵权等,消费者应该第一时间拿相应的证据进行维权。这样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提醒和警告商家尽早做出保护,防止更多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其实商家也应该估计消费者发现支付中的问题,避免出现这样让第三方支付变得更安全,同时也避免消费者有侵权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