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培训老酒越酿味儿越浓
2015-06-12
作者:
来源:

果园街道总工会职工心理服务中心推出的园艺疗法。

装表接电工技能竞赛。
□本报记者 盛丽 王路曼 文/摄
“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样单调的讲座式培训方式被职工认为“太落伍”。现如今,各级工会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等多种培训形式,让枯燥的培训增添了不少乐趣。
【调查】
“理论+实操”更有效
“只要是在会议室里召开讲座式的培训活动,我们总会发现很多问题。”陆平是一家外贸公司行政主管,平时负责公司员工的培训工作,他告诉记者,不管是多么优秀的讲师,讲授多么有趣的内容,总有职工在下面窃窃私语,玩手机的,打瞌睡的,中途溜号的每次都会出现,陆平也在反思,究竟什么样的培训才能受到职工欢迎。
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是在调查中不少职工对于培训场景的总结。“说实话,这样的培训方法,实在是有点枯燥,或者说是形同虚设。”职工李果说,“整个培训过程,看的都是屏幕上放的PPT,然后是培训老师不断地说着理论,很多人都听不进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会议室里讲座式的培训,很多职工都表示,“没有太多吸引力。”由于职工对于事物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面对讲师的授课内容,可以选择性地接受。特别是很多年轻职工向记者反映,“讲座式的培训没有新意,除非是非常优秀的讲师,或非常有趣的内容,才能抓住听众,反之则完全达不到整体培训的效果”。
“单一的讲座式培训落伍了。”职工小高笑着说。李果建议:“其实培训可以有很多形式,理论和实操结合更佳。还可以采用参观,老带新、拓展不同形式,不仅完成培训任务,还能增加互动。”
近期,密云县总工会正在开展主题为“团队精神”的工会干部培训,组织者希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让大家正确理解“团队精神”。于是,就这一主题,密云县总工会将培训分为理论、实操两个部分。“前期,我们邀请职工大学的授课老师,用生动的案例作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讲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加强团队建设。而在实操培训中,我们组织工会干部们进行拓展训练,让大家在拓展训练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团队精神。”密云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女工委主任包秀媛说。
“实践证明,理论加实操的培训结构是相对理想的,这样取得的培训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讲座式的培训方式。”包秀媛说,“所以,我们鼓励基层工会干部多开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职工培训,让职工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收获。”
反馈意见了解职工需求
提到职工培训,不少曾经接受过单位培训的职工都表示,培训应注意善始善终,不要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职工刘星上周刚刚参与过单位组织的新职工培训课程,对此他很有感受。“这次培训课程很全,和岗位结合很密切。虽然只有一周的培训时间,但是收获不少。”
虽然培训课程带给刘星不少有价值的收获,但他也有自己的建议,“我很期待培训后的工作,不知道单位会不会设置职工反馈,现在还没有收到类似于培训课程调查反馈表。其实,反馈很重要。通过反馈,单位可以了解职工对于培训的感受和建议,对于提升培训质量很有帮助。”
对于刘星的建议,曾经从事职工培训工作的王先生很赞同。“现在,对于入职员工的培训,单位都很重视。但这种重视需要做得全面,不管是事前调查、培训过程、培训后反馈,都要做到位。在培训时,需要用人单位做到评估。这包括在对培训过的职工进行意见收集,但有的单位却缺少这个设置,培训内容跟不上职工的需求。”
此外,还有职工提到培训应该全面,贯穿整个职业生涯。“提到职工培训,不少人都会和新职工挂钩,而且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都是这么做的。而缺乏对于职工不间断的培训过程。”职工李女士说,“要做到这点,需要用人单位,制定全面的职工培训计划,对不同工作年限的职工设置适合的培训内容。”
【支招】
岗位练兵成培训通道
3月31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全面启动2015年劳动竞赛活动,将重点开展5项竞赛活动,其中就包括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活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会充分利用岗位练兵这一平台,让职工培训工作找到渠道,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去年,公司工会就结合“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网配电营业工工种岗位练兵活动。
农网配电营业工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主要生产工种之一,主要从事北京市各区县农村电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该工种现有从业职工3500余人,分布在北京市电力公司17个基层单位。
为配合去年的岗位练兵活动,公司成立了岗位练兵活动工作小组,抽调公司农网配电营业专业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共同组织开展此次活动。
农网配电营业基础知识、安全规程、配电检修和电力营销……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内容。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基础上,每名职工进行技能实操培训和练习,实操主要内容为配电线路检修实操和电能表安装及测试实操。
不仅如此,公司工会、营销部、培训中心等部门按照培训计划,还做好教材选定、场地设备准备等相关工作,为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去年6月16日,来自公司17个基层单位的486名职工参加练兵活动的理论培训。理论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新安规、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鉴定指导书等。公司还特别聘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月鹏等专家进行专业理论系统讲解。理论考试结束后,所有学员进行了结业考试。
22日开始实操练习,公司分别在培训中心、大兴公司培训基地和顺义公司培训基地对所有参培学员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操培训,实操培训内容为配电横担安装、打拉线、电能表安装、查错接线等常用项目。
通过农网配电营业工岗位练兵活动,职工在开展的各类理论、实操培训中,不仅满足学习的要求,公司还完成着对于职工的培训,全面提升着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岗位练兵和竞赛活动,公司有近200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晋升,职工的岗位履职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心理培训
“以物养心”互动性强
果园街道总工会每年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心理知识讲座数十场,而每次会场几乎都座无虚席,这让人十分费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培训能吸引职工参加呢?
为此,记者走进果园街道总工会的职工心理服务中心,看他们是如何开展职工培训的。培训开始前,20多名参加培训的职工和群众带着各自栽培的芽苗菜走进会议室,他们一边展示栽培芽苗菜的成果,一边分享栽培过程的心得和体会。据了解,这些无土栽培的芽苗菜都是由职工在家中或办公室中亲手培育的,而种子和培养托盘都是由果园街道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提供的。
“这是我们在2014年推出的心理服务新方式——园艺疗法。”果园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杨桂英介绍,园艺疗法通过享受种植过程的乐趣,鼓励职工体会芽苗菜的成长过程,并对成长和人生有所感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以物养心”的园艺疗法一经推出,受到职工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职工向杨桂英申请种植芽苗菜。“种植芽苗菜的过程是我们心理按摩的过程,而种植成果则能端上我们的餐桌。”杨桂英指着满满一盘豌豆苗告诉记者,这些菜都是可以食用的。
就在职工们彼此分享种植心得的过程中,果园街道总工会的职工心理健康培训就开始了,心理健康培训老师就以芽苗菜种植为切入点,将心理学知识和应用方法一一讲授给职工听。
“这样的培训很有意思,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培训中的主角。”培训结束后,接受培训的职工端着自己种植的芽苗菜,感受着老师讲授的心灵鸡汤,个个都若有所思。
而让杨桂英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培训是职工愿意接受的,一场几十人的培训可以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广泛影响给更多的职工和群众。
“以前,我们也曾填鸭式地开展各种大型培训,邀请职工和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但时间长了,我们发现,没有互动,大家就会觉得格格不入。”杨桂英一脸严肃的告诉记者,为了让心理培训和讲授受到职工欢迎,他们除了完善讲授内容外,就是立足职工需求,增加互动,变换方式,让培训成职工身边潜移默化的行为,让知识通过各种途径被职工接受。
杨桂英介绍,除了园艺疗法的培训,果园街道总工会还组织职工开展读书、征文、演讲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吸引大家学习心理学知识,自主营造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职工培训避免走过场
说到培训,不少人都会有排斥的心态,硬着头皮参与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为什么会这样?仅仅将问题推到被培训方缺少主动性,这样的回答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正如采访中职工提到的,培训简单、枯燥、无计划的安排、缺少反馈,这些都会让培训变得让人头痛。再深入思考,会发现职工培训走过场这个原因,让培训组织方费力不讨好,更让被培训方费时,费力,无收获。要避免在职工培训中走过场,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做到这点,更需要培训组织方思考。思考什么才是职工需要的培训方法?
培训重理论、重实操的观念是正确的,问题是培训的方法更要有所创新。传统的课堂式培训方法带来的枯躁,早已盖过培训内容本身可能带来的乐趣。所以,改变职工培训方式才是避免职工培训走过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