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专题 > 关注 > 正文

2014年首都工会十大新闻

2015-01-08 作者:白莹 周世杰 万玉藻 来源:劳动午报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首都工人阶级奋勇拼搏、建功立业的一年。全市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全会精神,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方面的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也是首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全市工会工作会议召开,印发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的意见》,为首都工会新时期发展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胜利举行,确立了工会工作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首都各级工会干部服务大局,深化发展,锐意创新,工会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受到职工群众的高度赞誉。
  为了更好地记录首都工会一年来走过的坚实足迹,本报编辑部梳理评选出2014年首都工会十大新闻,让我们一起重温光荣和辉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北京市工会
  工作会议召开
  【新闻回放】
  2014年4月24日,北京市工会工作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作重要讲话,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豪出席会议。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伟向大会报告了工会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的意见》,包括充分发挥全市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提高工会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等5个方面共16条。
  【点评】
  春天凝聚希望。如今的首都工会道路更加清晰。北京市委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指引着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中流击水、砥砺前行。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会工作,认真研究工会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职工放在基层。
  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
  代表大会举行
  【新闻回放】
  2014年4月24日,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来自全市的各级工会组织、各行各业的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全面总结了首都工会过去五年的工作,突出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的时代主题,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了北京市总工会新一届领导机构。
  【点评】
  冲锋号已经吹响,航向已经明确。五年一次的盛会集中了首都职工和工会各界人士,大家集思广益,商量着如何把职工和工会的事情办实办好。大会不仅是全市职工群众和广大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北京市工运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相信,只要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推动首都工会工作深化发展,首都工会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阶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首届首都工会工作
  国际研讨会举行
  【新闻回放】
  2014年9月22日,北京市总工会举办2014'首都工会工作国际研讨会,来自白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俄罗斯五国的首都工会代表及北京工会代表就“发挥工会作用,促进职工职业发展”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在北京市首次举办此类专题研讨会。
  【点评】
  2014年,是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年。当年,2014'首都工会工作国际研讨会如期举办。六国首都工会代表分别根据本国特点,阐述了在推进各国首都工会发展壮大和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的做法、体会与经验;与会代表就工会组织如何在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工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广泛交流经验。与会代表认为,本次研讨会对于发挥各国首都工会在尊重劳动创造、维护职工权益、促进职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增进各国首都工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促进各国首都工会组织在本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庆节前市工会开展
  慰问劳模活动
  【新闻回放】
  新中国成立65周年前夕,市总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劳模活动,走访慰问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劳模和存在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劳模,认真听取劳模心声,着力解决劳模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伟与市总党组书记、副主席曾繁新一道,来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慰问全国劳动模范、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周宪梁。梁伟指出,在国庆到来之际,我们走访慰问劳动模范,对于弘扬劳模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工会组织要关心爱护劳模,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市总在国庆期间,还组织劳模代表参加了广场献花篮仪式、国庆招待晚宴、广场升旗仪式、首都国庆游园会等系列活动。 
  【点评】
  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北京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国庆节前夕,集中看望慰问老劳模,再次弘扬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正气,充分体现了对于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高度重视。
  工会调解进法院
  【新闻回放】
  2014年7月28日,北京市总工会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联动工作的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双方就建立工作联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机制、建立人员交流和培训机制、建立合作创新机制等内容展开合作。这份协议是全市首个中级法院与调解中心签订的协议。协议对委托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机制、转案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筛选可委托调解的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由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指派调解员对该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调解期限为2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可延长10个工作日。
  【点评】
  专业化、社会化调解资源的引入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调解、创新了调解模式、提升了审判质效,也对分流化解案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法院委托工会调解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劳动者来说,有不少好处。另外,劳动者可以不用请假就能打劳动官司。不论从节约诉讼成本还是及时化解纠纷来看,法院将部分的案件委托给工会来调解,都有不少优势,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全市餐饮行业
  工资协商有突破
  【新闻回放】
  历时半年协商、经过6次修改,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餐饮协会在2014年9月1日组织部分餐饮企业举行了该行业“工资协商专项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字仪式。这是北京市总工会探索出的“集中协商、二次确认、分别通过、属地备案”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方法在餐饮行业首次实践,而且充分发挥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协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被有关专家认为具有突破性、示范性意义。
  【点评】
  这才是真正的行业协商。既制定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整体标准,又给了职工和企业“二次协商”、进一步保障双方权益的“发挥”机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职工在收入分配上“话语权”、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集体协商近年来得到快速推进。行业集体协商在协商层次、覆盖范围、整合资源、人力配备、减少社会成本、提升合同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处于集体协商的核心地位,既是破解中小企业集体协商建制难题、扩大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集体协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实施的重点形式和主攻方向。
  职工健康权益
  维护推出新举措
  【新闻回放】
  2014年12月9日,北京市首个“首都职工体质促进中心”建成并试运行,预计每年将可为4万职工进行身体体质检测,并可针对不同体质情况量身定制膳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同年,一所集康复医疗、康复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为一体的“大康复、小综合”现代化三级甲等康复医院在西山脚下落成。这所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重点发展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骨科康复、老年康复以及残疾人康复矫形等诊疗业务,将建设成为北京市康复医疗、护理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工伤职工的康复基地、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基地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
  【点评】
  爱运动或不爱运动,这都不是问题。体质测试不是重点,绝妙处就在于能给你开出量身定制的膳食处方和运动处方。除了北京市首都职工体质促进中心,从今年2月起,各区县34家基站也将投入运营,并面向全市持工会京卡的在职职工开展测试。
  肢体患了病怎么办?新建成的北京康复医院一直是工会为广大职工、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有康复医疗需求的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康复医疗服务的重要阵地。
  基层工会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出实效
  【新闻回放】
  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圆满收官。本市各区县总工会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都有一些亮眼的整改措施。东城设立职工监督团,一线职工的意见直通工会主席;朝阳搞活动让职工自己“点单”,职工喜欢干什么,工会就配合干什么;平谷直插基层收集职工意见,工会干得怎么样,由职工来评议;丰台面向职工亮承诺,职工不满意的窗口单位就得问责领导;顺义集中排查工资协商,让职工的工资福利样样落到实处……基层工会晒出的这些改进措施,无一例外地都突出了一个“实”字。
  【点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基层工会开门整改,将改进作风、提升工会服务职工水平作为突破口,直面职工群众,拿出了一批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整改措施,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硬措施”,受到一线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一些工会干部表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得来真格的,不搞虚头巴脑,更不能蒙混过关。通过活动的洗礼,确保工会将心贴在职工身上,钱花在职工身上,感情倾注在职工身上。
  职工志愿服务
  初具规模
  【新闻回放】
  2014年3月3日,北汽集团职工志愿者总队成立大会举行,来自集团的500余名职工志愿者代表参会。这意味着北京市首个职工志愿者总队正式成立,北汽10万职工及兄弟企业职工、社会弱势群体将享受志愿服务。同年,北京市总工会稳步推进“职工志愿互助服务”,开展职工互助服务的试点工作。同时,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和现代移动互联技术,在职工群体中尝试开展职工志愿互助服务移动终端的体验活动。
  【点评】
  早在2013年9月,北京市总工会就启动了“职工志愿互助服务”的模式研究和试点推进项目,希望通过此项目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同时满足职工参与社会建设、承担社会责任的愿望。今后,本市将逐步搭建一个以职工志愿者的互助服务为基础,涵盖“时间银行”、“物物交换”、“爱心捐助”等板块的扁平化平台,让志愿者互助服务供给和需求快速、有效地对接。组织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同时,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母婴关爱室
  在全市推广升级
  【新闻回放】
  2014年12月16日,本市公共场所首个母婴关爱室在蓝色港湾正式启用。当年,工会在全市各单位内,推广设置370家“妈咪屋”,方便妈妈职工们挤奶、储奶。同年,“妈咪屋”进一步向社会公共场所延伸,以给哺乳妈妈们提供人性化的喂养便利和服务。今年,全市将在商场、公园、机场、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推广建设600家母婴关爱室。
  【点评】
  “背奶妈妈”在哺乳期面临的艰辛有目共睹。如果奶水不能让宝宝正常吮吸,对于母亲健康不利。因为不能正常排出乳汁,反而会阻碍后继的乳汁生成,最终影响母乳喂养、影响宝宝健康。如果按照哺乳规律挤奶,公司和企业又没有合适的环境,一些“背奶妈妈”在办公桌子底下、角落里背人的地方,或悄悄扎在会议室挤奶便成了不得不做的尴尬事情。
  工会为女职工着想,在企业和公共场所推广设立“母婴关爱室”,是一个让人深感友爱的关爱女职工的做法。“妈咪屋”落地也提升了城市文明成色,这种关爱女性、普惠民生的举措意义不可小觑。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