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杯”如何让“红线意识”在职工中落地生根
2014-10-15
作者:陈曦 孙艳 马超 李一然
来源:劳动午报
“安康杯”竞赛是工会组织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提升安全健康意识的重要载体。此项活动开展15年来,已经成为首都工会的传统品牌活动。在不久前举行的2013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表彰会议上,北京市有62家单位、49个班组分获优胜单位、优胜班组称号,名列全国前茅。如何利用“安康杯”活动,让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在全体职工中落地生根?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在各类企业中进行了摸底采访,看看各级工会有什么妙招,使职工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安全知识熏陶”——
第一计:纸上练兵
方便筛查知识盲点
近日,西城区德胜街道总工会组织地区67个企业1000余名一线职工参加了“全国职工公共安全健康知识普及竞赛活动”。仅一周时间,1000份答题卡就交回到了街道总工会,收回率达到了100%。
此次知识竞赛以“普及公共安全健康知识,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内容,重点是普及公共安全应急知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在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应急避险意识、逃生、自救、互救等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同时,推动本地区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的话题其实挺大,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最为关键是危险发生了,然后怎么办?我们借此机会组织职工系统学习一下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大家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挺好。” 广安物业公司工会主席表示,他们一次性就领取了40余份试卷。
“纸上练兵也很重要。”德胜街道总工会主席陈洪祥解释说,通过在纸面上答题,可以系统、全面地学习安全知识,筛查知识盲点。此次的竞赛试卷上就有100道选择题,涉及基本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班组安全文化、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常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防治、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防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自然灾害避险教育、常见现场紧急救护等一系列的知识。
“电脑着火了,应该怎么办?乘电梯被困时,如何快速脱险?在户外遇到雷电时,应该如何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一旦发生了,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对,就会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境地。”陈洪祥说,“但是如果及时采取了正确措施,就能避免危险的进一步发生。而正确的方法是什么,通过答题就都可以学到了。”
“为了鼓励地区职工参加,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经济实用的小奖品呢。”陈洪祥说,“我们就是想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提高企业及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计:寓教于乐
预防和治本上下功夫
“能够在市级、全国级的‘安康杯’中取得成绩,主要是职工踊跃参加我们集团自己的‘小安康杯’奠定了基础。”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工会主席张洪海如是说。在大兴区,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每年参加“安康杯”系列活动都非常积极,就连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都榜上有名。
“我们的建筑工人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各项活动,要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张洪海告诉记者,一线建筑工人不擅长枯燥的考试形式,为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要在预防和治本上下大功夫才行。“职工学会了、用上了,才是我们搞活动的目的,绝不是应付上级精神,走走形式。”
每年6月,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万兴集团自己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也是最集中的。其中,集团工会的“小安康杯”知识竞赛也会如期举行。这不,今年6月初,集团安全部、人力资源部积极组织,精心策划,编写了集团第四届“安康杯”知识竞赛题库和比赛规则。比赛共设有必答题、共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和决胜抢答题五个环节,为活跃现场气氛,其中在前四个环节中都穿插了职工互动答题。
“比赛中,六个参赛分队互不相让,竞争十分激烈。” 张洪海回忆说,比赛题目涉及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法规等相关内容。队员们回答问题干脆利落,必答题和共答题两个环节基本没有被主持人的问题难倒,各队比分基本持平。抢答题环节中,各队应变能力灵活快速、频频抢答,整个环节比赛惊险激烈。
除了集团层面的活动,现在为了从源头抓安全管理,“小安康杯”竞赛活动还进入到了班组,成为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项目。
最近几年,万兴集团的建筑项目在大兴区已经逐渐成为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杆”。区总工会、区安监局、区住建委等,一有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活动就会找万兴,建筑工地里三天两头就有活动。“我们对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视,各项宣传、培训活动抓得紧,也是对职工、生产负责。”张洪海说。
第三计:亲情呼唤
力量直击心底
“原来爸爸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啊!他太累了,我以后一定听话,不让爸爸再为我操心。”“爸爸不能陪我去动物园,原来是真的在工地忙呀,我不生他气了。”“爸爸,你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儿,不要被那些钢筋划到了。”这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出自建筑业农民工的孩子之口。
“这是我们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引入的亲情元素,让农民工子女到工地上体验父母的劳动。” 说起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建二局一公司工会主席李卓说,“用亲情呼唤安康,这是近年来我们倾力打造的一个品牌活动。”
李卓说,中建二局一公司每年在施项目达70多个。公司在上万名农民工中开展“亲情呼唤安康”活动,至今也有五六年了。这些年,该项活动总投入资金超过50万元,近6万农民工、上千名留守儿童受益。在实践中,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活动规范和指南,活动效果也越来越好,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今年,中建二局一公司“亲情呼唤安康”活动又有了“新情况”,从北京延伸到了外地。
在湖南长沙,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和父母一起在施工工地上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随后,小朋友们跟项目安全员学戴安全帽,学习安全知识。在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及父母的陪同下分别进入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参观、体验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
在内蒙古分公司的活动中,农民工子女代表声情并茂地宣读了《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一个女孩用稚嫩淳朴的声音诠释了她想念爸爸妈妈的心情。“我最大的心愿不是能穿上漂亮衣服,而是能跟在工地的父母吃一顿饭,感受到家的温暖,所以父母的安康是我最大的牵挂。”
女孩还和小朋友们手拉手合唱了《感恩的心》,以此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节目最后,一双双小手比成心形,放到自己胸前,送给爸爸妈妈,现场更是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用亲情的呼唤将‘安全’两个字深深植入农民工的心底,让儿女的牵挂和期盼成为最有力的安全教育。”李卓说。
第四计:制度保障
班组也设安全员
“我们辖区的一家企业,在历年的安康杯中成绩显赫,完全得益于对生产安全的重视以及靠制度保安全的工作思路。”通州区潞城镇工会工作人员张欢表示。而他所说的企业就是成立21年的民营企业北京天龙钨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围绕“安全”,北京天龙钨钼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等,并定期印发安全生产简报。新员工入职,公司首先对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在北京天龙钨钼公司《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中,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项规定,“公司防护用品一律以旧换新,凡不交旧品者一律不发新品。”对此,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有的职工很节俭,新劳保用品发了,可他觉得旧工作鞋、手套凑合还能穿、能戴,便不用新的,可这样不利于保证职工安全,于是公司就制定了这项强制性规定。同时,为确保职工生产安全,公司还规定,对于在生产中不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职工,公司有权对其提出批评、罚款、停工。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天龙钨钼公司的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不但细致,而且有专人监督,就连公司、车间、班组,都设有安全员。在今年8月份的公司安全生产简报上记者看到,此次检查的重点一是车间和宿舍用电情况,二是职工工作服、劳保用品的穿戴情况。检查时,无人宿舍内的电风扇是否关闭、充电器是否拔出、车间内女工发辫是否挽进工作帽内等,都在检查范围之内。而且每次检查后,都按规定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处罚。如机加工一名职工,曾因离开宿舍未将手机充电器拔出,被罚款50元。
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但使北京天龙钨钼公司从开始之初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了一个拥有600余名员工的全国钨钼行业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而且从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了职工人身安全,同时还成为了通州区纳税大户,北京市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