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要闻导读 > 正文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效果第一——西城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纪实

2014-10-20 作者:陈曦 万玉藻 来源:劳动午报


  回顾:
  25人劳动争议群体案件 48小时圆满解决
  “你们能给我们做主吗?要不然……”25名年轻人刚走进西城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领头的职工就大声嚷道。
  这些人为什么情绪如此激动?原来,他们都是一家饭馆的员工,这天,像往常一样,送走了最后的客人后,主管要求他们大扫除,并允诺结束后发本月工资。大家满心欢喜地干完活后,主管却突然宣布:“饭馆从明天起停止营业,今晚锁门,所有人马上离开公司,住宿舍的今晚搬出。”
  这下,员工们急了。来自外地的他们,在北京举目无亲。如果就这样离开饭馆,晚上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经济补偿了。而他们中,在这里工作时间最长的,已经干了8年。公司没有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也没有支付过加班费。
  与公司负责人协商无果后,这些满心委屈又怒不可竭的年轻人找到了位于白纸坊东街甲12号的西城区南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当时,这些年轻人的情绪都很激动,甚至有人表示如果解决不了,就去上访。情况确实很紧急。”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也是调解中心律师团队的负责人王天任回忆说。
  为了稳住这些职工的情绪,王天任一边指导他们填写调解申请书,一边将情况向西城区总工会副主席王忠山、权益部部长贺瑞丰进行了汇报。区总工会当即启动了应急调解机制,并成立了调解小组。
  在了解了每个人的申请请求和基本情况后,调解小组立刻决定,将公司法人和主要负责人“逼”出来。几经较量后,公司法人和主要负责人终于在当天晚上露面了。
  “我抓住这个时机,一方面,要求这些职工先不要离开调解中心,另一方面做公司责任人的工作。经过三轮谈判,他们终于在第二天凌晨4点达成协议。” 王天任介绍说,“进行到此时,案件已经可以告一段落了,我们也已经很疲劳了,但我们认为,如果想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给员工的补偿款要马上支付。在我们的要求和监督下,公司负责人筹集了履行款。”
  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这起25人的劳动争议案件终于在接案48小时内,得到了解决,没有发酵为重大的群体性事件。
  现实:
  工会并非万能  联动机制完善调解体系
  案件得到圆满解决,工作人员都很兴奋。
  “我们也在思考和总结,这件事件能够如此迅速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我想离不开我们区总的快速反应,离不开律师的机智果断,更离不开我们长久以来,对劳动争议工作的重视。” 贺瑞丰说。
  近年来,西城区总工会在健全强化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的同时,依托三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在所有街道依托工会服务站、社保所或司法所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同时,充分发挥工会调解员的作用,扩大职工法律服务律师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争取将所有劳动争议都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这些工作都在此次25人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尽管如此,贺瑞丰却再三强调:“面对劳动争议,工会不是万能的。”
  确实,自2009年8月起,西城区就建立了由工会、劳动保障局、司法局共同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三方联动机制。2010年,按照市总工会要求,又形成了工会、人力社保、司法、法院、信访参加的劳动争议调解五方联动,随后,企联也加入进来,形成了六方联动。
  贺瑞丰介绍说,从2009年起,劳动局仲裁移转西城调解中心进行案前调解的案件数逐步提升。这种做法使调解中心的工作达到满负荷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西城区仲裁的调解结案率,使区仲裁受理案件不能按审限完成调解、裁定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工会与联动部门的主动合作、配合的情况,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2011年9月召开的那次由我们区工会权益部、人社局仲裁科、律师团队参加的联席会议,我印象特别深刻。”贺瑞丰回忆道,“那次会只开了两个小时,但我们与人社局方面就南区案件接转、律师团队管理、六方成员单位的培训等诸多问题达成了一致。”
  思考:
  长效机制维护企业和谐 工会有为才有位
  西城区总工会牵头下的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当记者询问调解中心每年接案和调解成功案件是不是越来越多时?贺瑞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问了记者一个问题,“接案数量是越多越好吗?”
  从全市范围内来看,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劳动争议案件增长较快,呈现出了井喷之势。但在西城区,贺瑞丰表示,案件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量出现”。“劳动争议案件多发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我们区由于功能定位于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的缘故,此类企业较少。” 贺瑞丰说。
  劳动密集型企业虽不多,但西城区的很多金融企业,却大量采用了劳务派遣员工,为“同工不同酬”问题埋下了隐患。同时,区域内还有大大小小的饭馆、餐饮门店,由于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用工不规范,也成为了劳动争议多发的“重灾区”。
  为此,近年来,西城区总工会不断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不仅定期开展“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还在区域内的繁华地带设立街头宣传点,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
  这些点、面上的工作,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但想要从根源上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关键还得靠长效机制。
  对于西城区劳动争议发案率的持续稳定,西城区总工会马小鹏就表示,“这得益于我们坚持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坚持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在西城区的国有企业中,菜百公司自1996年起持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即使遭遇金融危机,经营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全体领导下调工资,保证了一线职工工资的增长。而北京华利佳合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市皮鞋厂等也连续十几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在这样的示范引领下,西城区涌现出了一批典型行业和区域。西单特色街婚庆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之际就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使摄影师、化妆师、服装师三种专业技术人员有了底薪。德胜街道的利玛和金丰和两个楼宇工会则成功实现了“楼宇工资谈标准,职工底薪有保障”的协商。
  “有为才能有位。今年我在跟区委书记作汇报时介绍,我们工会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维权工作。工会每年接待300多批次来信、来访,都化解得很好。没有一个职工因为劳资矛盾到区政府信访办上访。书记听了,惊讶之余也表示要坚决支持工会工作。”马小鹏感慨道,“我想,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其它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工会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了,就能得到认可,而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能够得到保障。”

访谈:只有维好权才能维好稳——访西城区总工会主席马小鹏

  □本报记者 陈曦
  记者:一直以来,西城区工会作为全市工会的一面旗帜,多方面的工作走在前列。您认为工会工作要继续保持创新发展,最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马小鹏:目前,我们工会在维权、维稳方面,成绩显著,同时工会组建规范有序,困难帮扶力度空前,服务职工的手段多样,载体充分,自身建设也在不断升级。今后想要继续保持创新发展,一是要围绕中心,顾全大局,凸显主力军作用。二是维护权益,促进和谐,进一步巩固区域稳定。三是完善机制,共享成果,凸显服务职工的特色。四是加强规范,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五是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使工会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西城区工会在保持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稳定方面成果卓著,近年来没有出现职工和企业到区委区政府上访的案例。请问,西城工会有什么经验?
  马小鹏: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老板、企业主水平、能力、思考问题的前瞻性都参差不齐,势必在某些方面,出现侵犯职工权益的问题。西城区也曾经发生过几起,我们都进行了成功调解,为西城区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我想,这得益于我们坚持了争议调解主动出击,坚持了“两个普遍”的贯彻执行,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如果说有什么经验,我认为,一是组织健全,责权落实;二是定期排查,研究判断、风险评估;三是主动出击,勇于、敢于、善于担当,为职工作主;四是经常深入,化解矛盾于萌芽;五是有较好的团队保障,各项体制、机制运行顺畅。
  记者:您一向重视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的关系。请问,正确处理两者关系对开展工会工作有怎样的意义?
  马小鹏:维权和维稳两者密不可分,只有维好权,才能维好稳。维权是基础,维稳是发展的前提。工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工会工作和党、国家、人民利益密切相连,所以工会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们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我们的工作摆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会,要善于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不断提高我们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只有职工的权益有效保护了,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定有序。所以我们工会要自觉地把老百姓的幸福放在心里,把安居乐业放在心里,把和谐发展放在心里。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起到广大职工“娘家人”的作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