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说法 > 正文

如何通过微信向公众普法?

2016-02-15 作者:屈斌 来源:

 
  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公众普法,从而建立平台、扩大影响,成为当前受法律人和法律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在1月24日举行的由法律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几个微信公众号和数据库平台发起的“首届法律公众号发展论坛”上,来自公检法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电商等的工作人员围绕法律专业领域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公众传播法律知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微信公众号“法客帝国”目前已拥有20万粉丝,其中主要是法律事务领域的专业人士。其创办人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舒律师针对公众号的运营和内容分享了经验。李舒认为,专业领域公众号的阅读量和粉丝量不一定有必然的关联。阅读量只能说明文章在受众中的刚性阅读需求大,而公众更期待符合公众号定位的优质稀缺内容。因此,行业内有阅读需求的、专业的法律话题才能带来读者的增长,同时也会被相似的公众号转载,继而增加阅读量。对于法律文章如何实现大规模传播,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要资讯不容错过、重大事件不能缺席、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主动针对曝光度策划。此外,在法律文章的内容编排上也要为读者考虑,文章尽可能精简、删除套话,内容应保证准确、发现知识错误立即删除。
  公众号“海坛特哥”创办人、由法官转型为律师的陈特介绍了自己的转型经历及创办公众号的得失。陈特介绍说,他在从事法官时研究比较多的领域是医事法和劳动法,因此他选择了医事法作为公众号的早期定位,该领域的学者、律师、法官,几乎都被他约过稿。而且自公众号开办至今,每天推送一期文章从未中断。他辞职从事律师后,将其定位调整为民商事争议解决,符合自己主要的业务领域。
  陈特还特别提及了公众号文章的版权问题,因为他曾经被另外一个公众号抄袭了70多篇文章。陈特认为,虽然互联网是讲究分享的,但转载竟然扣掉了原作者的名字,而且经转告后又故伎重演。于是,他按照微信投诉规则截图取证并投诉,最终对方在网上向他公开道歉。通过这个事件要提醒大家,在转载别人的文章时首先要取得作者的同意,另外要获得首发这篇文章的公号的编辑的授权。因为编辑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这里面有一种必须获得尊重的权益在里面。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