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午报头条 > 正文

北京医改四个多月呈现“五升五降”新局面 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同比减少12.5%

2017-08-30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  今年3月22日,北京市印发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4月8日正式实施。目前改革已经实施四个多月,成效如何?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透露,北京医改新政实施以来,出现了“五升五降”的新局面。医疗机构的基层诊疗量、技术劳动收入、可分配收入、医保保障和医疗救助力度出现了“五上升”;药费和药占比、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大型设备检查费、医保患者负担则呈现了“五下降”趋势。
  “虽然北京优质资源不少,但是面临的是全国的医疗需求。”雷海潮表示,以前不同专家的挂号费差距不大,价格体系没有释放出很多好的引导信号,这就造成了很多患者扎堆到大专家那看病,使一些真正要看专家的患者遇到“看病难”问题。
  据了解,北京市围绕医疗、医药、医保制定了近30个改革文件,包括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空间等政策措施;还包括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综合监管,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综合改革措施。
  据市卫计委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改革实施以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门急诊量分别减少12.5%和5%,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5%,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0%左右。门急诊中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号就诊人次分别减少9.9%和22.8%。 “三级医院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简易患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患者就诊的行为更加理性,这是2000年以后少有的现象,扭转了基层无人问津的窘境,缓解了大医院长期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雷海潮表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随着诊疗工作量的进一步下移,基层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基层是三级医疗保障网的薄弱环节。雷海潮说,即使在总体资源比较丰富的首都北京,基层医疗资源仍然比较稀缺。据去年北京市卫计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一些边远山区仍然存在医务人员空白的情况,有些山村仍然没有任何的服务设施,急需健全和发展。
  据悉,今年以来,北京市从两方面着手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一是提升目前在岗乡村医生的待遇,减少人员流失,每个月收入水平从原来的1600元,提升至3500元。另外对于工作在山区、半山区的乡村医生,还会再增加500元至2000元,也就是说在北京山区或者比较边远的乡村医生每月可以拿到5500元的收入;二是针对一些还没有基层卫生服务力量的地区,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公开遴选乡村医生,政府组织一定资质、一定学历的适合人员到乡村(远郊)去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选拔了100多位乡村医生,今年还要继续组织这方面的工作,源源不断地补充乡村医生的人力。”雷海潮介绍。
  据介绍,自改革实施以来,控费成效显现,费用稳中有降。医药费用仅增长2.2%,剔除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2%涨幅后,接近零增长。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206.4亿元,共节省药品费用16.4亿元,药品价格平均下降超过8%。仅药品阳光采购一项,预计今年可节省药品费用30亿元以上,高于预期。(新华)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