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公布 鼓励在京企业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
2017-08-22
作者:盛丽
来源:
本报讯(记者 盛丽)昨天,在市发改委举办的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布会上,发布了京冀两地近日签署的《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战略合作协议》具体内容。本市将紧紧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总体要求,在工作机制、科技创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规划、干部人才交流等8个合作领域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协议》明确,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到雄安新区落地,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与雄安新区合作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到园区孵化转化,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促进河北雄安新区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
同时,双方将共同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向雄安新区延伸覆盖,推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下设立雄安新区创新创业子基金,共同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据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计划总规模5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由三省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出资以及社会募集构成,主要用于交通、生态、产业、科技创新、承接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基金方案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下一步拟向国家有关部门备案。
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双方将共同争取国家有关单位支持,将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体系的重要节点,全面提速北京市与雄安新区之间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京雄铁路、京石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固保城际等轨道交通线路,推动建设北京市与雄安新区直接连通的高速公路新通道。
在生态环境上,这次签订的协议将按照雄安新区建设绿色生态新区的要求,从形成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打造京津保生态过渡带森林和湿地群、推进大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对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的相关任务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化,共同保护好“华北明珠”白洋淀,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将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定位,京冀双方将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严控新区承接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共同推动雄安新区发展高端产业,支持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市属国企与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合作,使新区在起步阶段就集中发展高端高新产业;鼓励有意愿的在京企业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发展,支持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比如京能集团、北京自来水集团等,在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运行保障等领域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城市管理提供服务;支持华夏银行等市属金融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在公共服务方面,北京市将推动本市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雄安新区布局发展,提升新区公共服务水平。先期支持的重点项目可以概括为“建四”、“帮四”。“建四”是指,北京市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在雄安新区投资建设高水平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1所,北京市负责投资建设,建成后移交雄安新区,由雄安新区委托北京一流的教育集团、医疗集团进行管理。《协议》特别明确,新建的3所学校和1所医院拟分别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帮四”是指,河北省在雄安新区选择现有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1所,由北京市结合学校、医院的办学办医特色及需求,采取托管、集团化办学、建立医疗联合体等方式,通过派出优秀管理团队、教师互派等形式,提供办学办医支持,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此外,北京市妇产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等卫生机构也将为雄安新区相关机构提供对口支持。两省市还将共同加快社会保险跨区域转移对接,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