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最美大街”启动整治 首提“市政休闲带”概念 线杆将变为“综合杆”
2017-08-08
作者:张晶 通讯员 曹蕾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张晶 通讯员 曹蕾)素有“一街看尽700年历史”之称的阜成门内大街,是老舍笔下的“最美大街”。昨天,西城区阜内大街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尺度宜人、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整治提升后的阜内大街,将从交通、照明等8个方面映证老舍先生“最美大街”的赞誉。
形成于元代的阜成门内大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全长1.4公里。本次一期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为阜内大街西二环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段,全长约680米。据了解,此次阜成门内大街将重点在交通动线、建筑立面、公共装置、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和全面优化提升。整治提升后的阜内大街将重点从“四优”(安全顺畅的动线优化、鳞次栉比的建筑天际线优化、便捷清新的设施优化、完善的配套功能优化)和“四美”(移步成景的视野、沉稳大气的铺装、精雕细琢的细节、简约独特的照明)等八个方面映证老舍先生“最美大街”的赞誉。
在此次整治提升过程中,西城区在市级层面率先提出了“市政休闲带”的概念,即将步行、骑行、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车空间、景观绿植等内容,全部整合集约到非机动车及人行步道之间约6.8米的带状空间内,保障人行和骑行空间的连续、安全、通畅以及街道景观的整洁、美观。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据了解,阜内大街南北两侧共有电线杆、灯杆、监控线杆、交通信号灯、各类指示标识、包括废弃备用线杆在内的标识标牌约为183个。此次整治提升,西城区提出了“综合杆”的概念,除对布点位置有要求无法移除的,对老旧杆、废弃杆及非必要备用杆、标识进行归纳整理,将必需的交通指示功能、电车线杆功能、路灯照明功能、交通治安监控功能、旅游引导功能统筹综合。整合后的各类线杆标识数量将减少到55个,其中“综合杆”36根,多为对向布置,不仅能满足相应的市政功能,“综合杆”本身亦将成为改造后阜内大街的一道特色风景。
根据旧时记载,京西门头沟斋堂的煤车均由阜成门进城。因“煤”与“梅”谐音,此次整治提升将提取“梅花”元素,结合祥云纹样等细节意象,运用在井盖、车挡石、影壁及护栏上。此外,针对阜内大街停车难问题,将在二期工程中在白塔寺对面空地建设地下停车场,预计停车位110个,地上则将建成公园,作为白塔寺对景。
据介绍,阜内大街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竣工,二期工程(赵登禹路至西四大街段)将于2018年实施。目前,位于阜内大街161号的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已正式对外开放,参观者可以形象直观的了解改造细节,并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本地居民收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