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将装计价器“打表收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议题 明年全市建成208个养老照料中心
2015-11-27
作者:周美玉
来源: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急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布。院前救护车安装计价器,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收取救护车使用费。昨天,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二稿)》等议题进行了审议。
医疗
救护车实行“打表收费”
在昨天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进行三审。对于院前服务的收费问题,草案修改二稿中进一步规定,急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院前救护车应当安装计价器,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收取救护车使用费。同时,院前救护车应当在明显位置粘贴价格公示。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修改二稿中还提出,鼓励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利用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偿的担架搬抬服务。不过,针对担架搬抬服务费用问题,市发改委、财政局表示,其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应当由服务提供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定价并提供有偿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以规范和监管。
此外,草案修改二稿中提到,市发展改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其纳入本市医疗服务收费范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草案修改二稿还提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应根据患者情况,遵循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的原则。在不影响救治的情况下,兼顾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患者及时转运至具有相应急诊抢救能力的院内医疗急救机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不按照规定转运患者的,由市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养老
明年建成208个养老中心
目前,本市96%以上的老年人面临比较突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问题,对此,本市全力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建设,预计到明年全市建成208个养老中心,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在审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市民政局表示,为发挥养老照料中心辐射作用,本市制定了《关于依托养老照料中心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开展短期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关怀、教育培训、志愿服务、信息管理、拓展服务10项重点内容做出规定,投入资金5720万元,支持开展286个服务项目。
另外,拟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配备防走失手环,通过GPS定位或基站定位技术,随时了解老年人的活动轨迹。
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在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目前全市有9000多家社会养老服务商,但真正形成品牌的很少。对此,市人大执法组提出建议,可以在西城、朝阳国家级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市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内先行先试,拿出一定场地、资金,选择部分优质企业和社会组织,在规划、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研究改革措施,制定引导政策和试点方案,逐步推广。
针对运营中土地、房屋等核心要素,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建议可以采用政府无偿或低价提供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
控烟
写字楼等控烟监管较差
会上,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做了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工作情况的报告,对写字楼、中小餐馆等控烟重点行业和场所,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据调查,全市吸烟人群419万,成人吸烟率23.4%,室内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为35.7%。来自市卫计委的报告显示,控烟条例从今年6月1日实施至今,公共场所吸烟人数明显减少。其中,无烟环境最好的是医院,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网吧、公交站。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外来人口的频繁流动加大了控烟管理难度。“北京率先实行严格的控烟法规,外来流入人群不了解条例内容,违规吸烟者较多。”方来英表示,“对写字楼、中小餐馆等控烟重点行业和场所,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和监督执法力度外,本市计划在《条例》实施一周年时,招募控烟志愿者10万人。目前,本市有1万多名志愿者,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1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