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专访 > 正文

3小时化解80余名员工讨薪纠纷 大兴区医药基地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杨凤如

2014-12-26 作者:孙艳 来源:劳动午报

  最近,网络上流行“蓝翔体”,原话是:“挖掘机,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可这句话却被大兴区医药基地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们改成了“化解劳资纠纷哪最强,就找工会来协商;争议调解谁超强,工会有个‘凤如杨’!”
  为什么要提到化解劳资纠纷呢,杨凤如说,记得三年前刚刚融入工会这个大家庭时,区总工会主席郑怀志为和杨凤如一样的近百名专职工会工作者上了一课:工会就是与企业、职工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社会团体部门,所以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所以,当出现劳资矛盾的时候,工会人是要第一个站出来化解矛盾!
  去年8月,医药基地有家企业的工人就工资问题与单位产生分歧,导致80多名职工停工。这些职工来到医药基地工会服务站求助,工人们说,“我们7月份的工资核算有问题,要求企业给我们补齐工资,你们得帮我们解决呀”,个别工人情绪激动,甚至扬言:“老板扣我们的血汗钱,我们就去闹事”。在这种情况下,杨凤如和她的同事们一方面先安抚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第一时间向基地领导汇报,并联系企业调解委员会。工人们见工会这几个“小姑娘”真心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当天,在工会主席的带领下,杨凤如和其他两名同事赶往企业进行调解。经了解,原来是企业方人事变动,造成了工资核算错误。随后在三个多小时的调解过程中,职工又陆陆续续提出许多其他诉求。最终,企业与职工达成一致:企业方重新核算工资,将少发的工资补发到职工手中,并对工资透明、劳动用品发放等工作进行了改进,工作秩序恢复正常。经过杨凤如和同事们的积极调解,个别工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言行过激,承认了错误。此起劳资纠纷得以平稳、圆满解决。
  在医药基地11.24平方公里内,有落地企业74家,建会企业60家,时不时就会上演大大小小的劳动争议。园区的劳动争议之所以能够得到及时化解,还依赖于工会建立的调解组织网络,在企业建会的同时,就要求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
  也正是因为调解组织的协调联动,2013年,医药基地很荣幸地,被授予北京市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