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阳光、帅气,初见张岩峰,这位“80后”会让人想起“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样的词句。28岁的他,已经是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北神树卫生填埋场副场长。从2003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做起,不断学习、努力实践,爱岗敬业、大胆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成长为一名环卫战线上年轻的工程技术尖兵。在北神树卫生填埋场朝着全国一流环境友好型设施迈进的过程中,他不愧是一名有功之臣。
三建议攻克施工“瓶颈”
张岩峰勤学、勤问、肯钻研,查书、请教专家、利用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断充实自己,在不懈的努力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填埋场“水气联合处理系统”是一清分公司的重点项目。该系统工艺是本着“以废治废、变害为利、强调可调节性、水气联合处理”为出发点而提出的,主要研究填埋气、渗沥液及生态恢复联合联动护理与循环利用的实现方式,研究论证系统的可靠性与调节机制。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是国内创新、世界领先的项目。 张岩峰在带领安装小组在完成该系统工艺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勇于创新,先后提出了三项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调整、改造,终于完全解决了填埋气发电最重要的稳压、持续供气问题,成为国家创新工艺;同时,“撑插焊接工艺”和“球阀改进工艺”这两项建议则攻破了施工难点,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管件连接时的渗漏痼疾。这三项建议不仅做到了省工、省时、省力、省经费,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8.5万元。
从不叫苦的本色年轻人
把改革创新意识不断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是张岩峰的一个特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一般年轻人缺少的吃苦精神。
工作6年,他参与过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气发电系统、填埋气净化系统、浓缩液蒸发系统等几项工程的工艺设计改造,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工艺与设备的调试,以及各系统的联合运行,还参与了锅炉的改造与低压配电室的改造。遵循着“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理念,本着“勤学、苦干”的敬业创新精神,克服这几项工程中环节多、专业工具、专业经验不足等多种困难,他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的建设中,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工地。在团队里,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每天带着安装小组成员,顶着三四十度的高温和火辣辣的太阳在露天焊接水处理的管路,为了保证工期还常常加班至深夜一两点钟。设备调试期间,经常被渗沥液淋透全身、钻进盛着没膝深的渗沥液罐中焊接管路、皮肤被渗沥液浸泡而出现过敏反应这都成了家常便饭。
在工程中,他遇到了无数个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焊接PE管道;第一次见到如此繁多的设备;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第一次一个通宵看懂十几张英文图纸……在这期间,他从没叫过苦,从没喊过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项工程都按期高质量的竣工了,并受到了各级领导,包括德国专家在内同行们的好评。
“小改造”贡献绿色奥运
奥运期间,在保证各项工艺和检查标准达标的前提下,他带领填埋班组员工,优质高效地完成奥运垃圾处理、安定、朝阳垃圾应急分流处置等多项任务。为响应北京市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张岩峰带领研发小组成员,进行了两项经济技术创新。
一是发电机供气管道排水装置技术改造,整套负压排水装置的改造只花了800多元钱,但却解决了大问题,解决了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填埋气发电机供气管道负压排水装置的改造成功全年共减少发电机停电50小时,减少外网用电20000千瓦,多处理填埋气40000立方。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减少填埋气对空气的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又减少了因发电机停电外网电量的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对纳滤膜管进行了更换和调试。膜管的成功更换使填埋场出水排放指标下降幅度达50%以上,为实现绿色奥运贡献了力量。
“墙里开花”内外香
经过张岩峰不懈的努力,刻苦钻研本行业的技术知识,其业务水平、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得到相关科技领域的认可。随着“一清”、“北神树”在行业里的品牌愈来愈响亮、厚重。更多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纷纷开始与填埋场合作课题项目。他先后参与了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城建院、园林科研所等合作的国家课题项目,并多次担任课题现场负责人。
2004年在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三峡库区生活垃圾处理专家对口支援”中,他应重庆市建委的邀请,作为生活垃圾处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三峡库区生活垃圾处理事业做技术对口支援工作。他深入库区分别为10个卫生填埋场做技术支持,走遍了库区长江沿岸所有区县。工作得到了同行专家、当地技术人员及国家建设部领导与重庆建委领导的肯定,并被建设部授予优秀表现奖。2005年,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奥运攻关课题“重大垃圾处理设施国产化研究”项目的研发与实施工作,并取得“填埋气抽气系统国产化优秀工程奖”。2007年参与国家级“十一五”攻关项目:“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示范工程”,2008年10月在国家建设部组织下,作为生活垃圾处理专家组成员前往湖南,为湖南省内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评定等级,工作得到了当地技术人员及国家建设部领导与湖南建委领导的肯定。
张岩峰立足本职工作、努力钻研科学技术,尽职尽责、勤奋敬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在年轻职工中树立了先进的形象,他这种永不满足、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集中体现在顾全大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上下一心、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勤于思考、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他作为北神树卫生填埋场副厂长,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为了首都“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建设目标,为把填埋场建设成环境友好型、资源循环型的一流环卫设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午报记者 边 磊/文 通讯员 王东坡/摄
张岩峰小档案
张岩峰曾担任填埋场水电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水电班荣获了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在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三峡库区生活垃圾处理专家对口支援”中,他被授予优秀表现奖;在2004、2005年连续两年被一清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荣获北京市青年技术岗位能手称号,同年,他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奥运攻关课题“重大垃圾处理设施国产化研究”项目的研发与实施工作,并取得“填埋气抽气系统国产化优秀工程奖”;2006年,荣获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环卫集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章。
<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