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专访 > 正文

逆境中走出的“硬汉”——记嘉安建筑公司施工队长马虎

2014-05-06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不久前,一部名为《农民工》的电影曾在广大农民工中产生强烈反响,影片中男主人公“大成”从贫困的打工者成长为创立经营劳务公司的农民企业家,并回乡投资,推动家乡发展经济的感人故事,激励了前来观影的一批又一批农民工兄弟,殊不知,在电影背后隐藏着一名普通农民工十余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汗水和泪水,他就是“大成”的原型——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施工队长马虎。

老兵父亲

教儿做人“勤奋务实”

“除非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是马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马虎说,自己固执的性格,和家庭有很大关系。马虎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在家对孩子们也实行“军事化管理”,因此,马虎从小就形成了勤奋务实的性格,当小伙伴们还在乡间嬉笑玩耍的时候,马虎已懂得为大人分忧,每天放学后,他便放下书包默默拿起镰刀下地干活,不仅如此,马虎还学会了编藤椅的手艺,16岁便开始挣钱补贴家用。从学校毕业后,马虎当上了一名与世无争的电工,工作待遇也算优厚,但他却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1994年,马虎毅然辞职,怀揣一腔热血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他的第一站是唐山,本以为即将开启新生活的大门,谁知初出茅庐的马虎首先到“鬼门关”走了一遭。

“楼上还有我的兄弟,

您救救他们!”

说起那段经历时,马虎的语气中少了一份爽朗,多了一丝感叹。马虎说,当时正值11月,为了将一项工程如期交工,身为班长的他带着20多个工友冒着严寒加班奋战,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手脚麻利的马虎终于完成自己的任务,于是,他主动张罗着回宿舍给大伙“下面条”,11点,当工友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宿舍时,一锅热腾腾的面条顿时驱散了寒意,吃完面,大家便挤在15平方米的宿舍中和衣而睡……
  凌晨时分,睡在门口的马虎朦胧中突然被一阵骚动声吵醒,紧接着他感觉到自己头晕目眩,还伴随着一阵强烈的恶心,他挣扎着打开门,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后他立刻清醒过来,这时,屋内的工友发出痛苦的声音更加强烈了,马虎顿时慌了神,“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煤气中毒,只想着要活命!”马虎跌跌撞撞地跑出工地,天还未亮,街道上一片寂静,就在马虎束手无策的时候,他看见远处驶来一辆巡逻车,寒风中,穿着短裤赤着脚的马虎发疯般的挥舞双臂,见巡警停车后,“疯子”立刻冲过去死死抓住巡警的手,嘴中反复说的只有一句话:“楼上还有我的20多个兄弟,您救救他们!”

只身闯北京

逆境练就坚韧意志

由于发现及时,马虎和他的20多个工友平安无事。刚刚离家打工就碰到了这样的“钉子”,马虎不仅没有打退堂鼓,反而更坚定了要“闯出个名堂来”的决心。1996年,马虎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他形容自己当时是“刷涂料有经验,盖大楼没经验。”走出火车站,马虎拎着铺盖卷,看着高楼林立的北京,便暗暗立志自己也要成为建设首都的一分子。从那时起,马虎几乎将整个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来北京以后,没有一个春节是回家过的。”有一年,马虎的队伍新招了20多个青年工人,想到这些孩子以前都没出过远门,第一次在他乡过年一定格外想家,想到这些,马虎毅然决定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大年三十晚上请这些新工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年夜饭,让工人倍感温暖。
  然而,一腔热血的马虎似乎并未受到老天爷的眷顾,初到北京的三年中,马虎坦言自己“点儿特背”,来京发展这条路走的跌跌撞撞,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逆境练就了马虎百折不挠的意志,至今,马虎仍坚持“宁可自己饿着,也让别人吃饱”的作风,多年来,每次遇到发包方的部分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他总是想办法自筹资金,先行发放工人工资,绝不拖欠,即使对方的款项遥遥无期,在施工中他也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工人在任何一个细节偷工减料,“做人,咱不能把最根本的东西给丢了!”马虎语气坚定地说道。

“咸鱼翻身”

奥运建设立大功

本着“高质量、讲信誉、保安全”的宗旨,马虎终于带领着他的施工队“咸鱼翻身”,在北京建筑劳务市场打出了品牌,2006年,马虎施工队承担了奥运主会场地下通道的施工任务,工期紧,质量高,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马虎及工人们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面对施工中的种种困难,不服输的马虎亲自带领骨干突击班组和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进行攻关,根据施工实际情况虚心请教,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了分层次组织各道工序的衔接方案进行施工,定时间,定人员,定工作量,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马虎都亲自带队,战斗在第一线,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工人们24小时“歇人不歇马”,终于不负重托,提前两个月,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北京奥组委的好评。
  2007年,马虎在奥运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中被评为“优秀建设者”,并荣获了市总工会授予的“奥运工程建设优秀农民工”称号。

凭借好口碑

顺渡金融危机

十多年如一日,工作严谨的马虎始终坚持亲自带领技术骨干奋战在第一线,吃住在工地,与工人一起工作、生活。几年来,先后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北京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清华科技大厦、东方文化艺术中心等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参建的工程荣获“长城杯”奖16项、“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奖18项,“詹天佑大奖”6项等荣誉,未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深受用工单位的好评,凭借着良好的口碑,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马虎的施工队承接的工程量有增无减,较2008年增长了25%。
  在外打拼多年的马虎,心中一直挂念着家乡阜阳的发展,近年来,马虎多次捐赠资金,帮助家乡落后农村修筑公路,解决了当地下雨天“出行难”的问题。阜阳王家坝因地势较低,遇到洪水,便成为储水区,连续几年,马虎都积极为王家坝水灾的受灾群众捐款,帮助家乡父老解决实际困难。
  影片中,“大成”的故事到此便落下帷幕,然而,现实中,马虎的人生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开垦。

午报记者 张 晶/文 万玉藻/摄


马虎小档案

马虎,男,40岁,安徽阜阳市袁寨镇人,中共党员,现任阜阳市嘉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施工队长。1996年,马虎只身来京务工,凭借踏实肯干的作风,不断进取的精神,他逐渐由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优秀的项目工程管理者,2005年在北京市开展的“建北京有我一份、办奥运有我一功——来京建设者与首都文明同行”系列活动中,荣获“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称号;2007年在奥运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中荣获“优秀建设者”称号;同年在北京市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中,被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