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专访 > 正文

救死扶伤的健康卫士——记北郊医院副主任医师高淑英

2014-05-06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在十几年的医疗救治过程中,昌平区红十字会北郊医院副主任医师高淑英处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她廉洁行医、因病施治,她医术精深、医德高尚。经她治疗过的病人,从未出现过“就医难”、“看病贵”的抱怨。
 


 

  医术学术“花开两朵”

“没有过硬的医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就是一句空话。”这是高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的开场白。2006年,已经顺利通过了高级职称评审的高淑英并没有就此满足,为进一步提高医术,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硕士学位。
  身边的同事用“勤学好问,刻苦钻研”来评价高淑英,他们常常能看到她利用业余时间去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翻阅外文文献。单位里的一位老医生对记者说,“自从她走上临床岗位以来,对于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不放过,一定要向上级医师请教或自己查找资料解决”。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工作态度使得她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遇到一些疑难疾病的时候,同事们总是率先想到她。
  有一份病例让高淑英始终记忆犹新。一个深夜,急诊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发热、意识恍惚、走路蹒跚,CT提示小脑可疑高密度影,初步诊断为“上感、小脑出血”。高淑英说:“我当时还是一名住院医师,给病人查体后发现病人结膜充血,胸部出血疹,肾区叩痛可疑。我意识到这些症状都不是上述疾病可以解释的,而根据以往的理论知识,我想到了所学过的一种乙类传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我又观察了患者的大小便,急查了血、尿、便常规、肾功能等,并询问病人有无鼠类的接触史。随后我将患者的情况报告了上级,经院内专家讨论后建议转院进一步确诊。病人被转院到地坛医院后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通过这个病例,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扎实的心电图功底和勤奋钻研的精神,使高淑英很快成为医院心电图的权威医师,当大家一致诊断一名美籍华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她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诊断——“分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最终使患者心律失常很快得到了纠正。几年前,人们对肺栓塞的认识还很有限,一位被诊断了十余年冠心病的患者住进了医院。通过诊断分析,高淑英对“冠心病”的诊断产生了质疑。当全面分析了病人的情况后,她提出“肺栓塞”的可能。由于当时医院诊疗条件有限,她建议病人到三级医院做相关检查。两个月后,患者及家属带着锦旗来到医院感激地说:“高大夫真是医术高超,把我十几年的冠心病帽子给摘掉了,我们已经把医保定点单位转到北郊医院了。”
  随着理论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她又把视线转移到精神病合并躯体病的诊断治疗中去了。北郊医院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有1000余人,根据多年的会诊及治疗经验,针对这类特殊人群的躯体病治疗,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她撰写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临床分析》、《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分析》等12篇文章,分别被刊发在《北京医学》、《中国心血管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受到了业内专家和同行的普遍认可。在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救治上,高淑英率先在医院提出了胆碱脂酶复能剂在48小时后需继续使用的观点,使这类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

八旬老人盛赞“白求恩再现”

2007年,科里收治了一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精神病人,由于家人未及时发现,来到医院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三级医院的专家会诊一致认为存活的希望不大,家人留下一句“等死了再通知我们!”就走了。面对这样一个垂危的精神病人,她没有放弃,夜以继日地在病人床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亲自记录病人的各种情况,随时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在她精心的医治下,病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一月后痊愈出院了。三级医院的专家再次看到这个病人时,都认为是个奇迹,大家纷纷对她竖起了敬佩的大拇指。
  谈到当初救治那位精神病人的心情时,高淑英说:“缺乏主诉的精神病人,更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医生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应该胜似自己的亲人。无论是当地名人还是外地民工,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精神病人,在医生眼里都是一样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或病痛解除,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开心的事情。”
  据医院的同事们讲,曾经有一位70多岁的住院患者,便秘的痛苦使她痛不欲生,各种办法用尽了都无济于事。高淑英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戴上手套,亲自为病人进行人工协助排便,宿便清出后,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不久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出院时为高大夫写下了题为“白求恩再现”的表扬信。高淑英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忘我的工作热情,换来了病人的健康与平安,赢得了同事和广大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六声五心”服务创零差错

担任科室主任以来,高淑英以身作则,大胆管理,采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她团结带领全科室人员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让每一个患者满意”的奋斗目标,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他们持续开展了践行“六声”、“五心”服务承诺活动。即:来有迎声、去有送声、咨询有答声、求助有请声、不足有歉声、合作有谢声;服务态度要“热心”、接待对象要“诚心”、言谈举止要“虚心”、宣传解释要“耐心”、关心他人要“真心”。多年来,她所领导的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科室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高淑英带领全科人员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2005年初,她率先在医院成立了有专业特色的“北郊医院糖尿病防治中心”,并开展了以下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义务举办一次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参加人员达1200余人次;免费为病人提供了健康宣传材料15000余份,出糖尿病健康专刊3期,印发糖尿病患者的急救卡200余张,免费为病人测血压及快速血糖共400余人次,并组织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体郊游活动。在与患者们心连心的服务中,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患者的贴心人”。
  自2007年以来,她开始关注正常人群的防病工作,积极响应医院开展的“健康促进医院”、“送健康下乡”等系列活动。她组织并带领科室部分成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海青落村以及云趣园、九台等社区讲课和义诊;“关注儿童身心健康、防病从儿童开始”,在“高血压日”到回龙观中学给广大师生讲述预防高血压、肥胖的科普知识,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得到了一致好评。2008年是奥运之年,“平安奥运、人人有责”。 高淑英就北郊医院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病的收治、病区传染病的防治、危重症的诊治提出了切实有效的10项措施,经实践证明,院感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午报记者 王慧琳


高淑英小档案

高淑英,女,37岁,四川人,现任昌平区红十字会北郊医院副主任医师。2004年到2005年,连续荣获昌平区“优质服务标兵”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中层管理干部”,2006年荣获昌平劳动奖章和首都劳动奖章,2009年又被推选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她所在的科室连续数年被评为院级、区级“先进集体”,先后荣获昌平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