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专访 > 正文

教书育人 桃李满天下——记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教师宋友山

2014-05-06 作者: 来源:劳动午报




  就职于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的宋友山老师,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自己在30多年的耕耘中,培养出了无数制冷能手。多年从事成人教育和技校教学,宋友山老师称得上“桃李满天下”,目前在北京各大饭店、商场、企事业单位从事制冷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都认识他。

特殊经历结缘制冷专业

谈起自己人生的经历,宋友山老师诙谐地表示:“可以说我的经历是一个特例,也许就是这种特例让我与制冷专业结下不解之缘。”
  1961年出生的宋老师,念小学时赶上了文革。1978年参加高考时,仅差十几分的他顺从社会潮流而选择了一个技校的制冷专业。“那时人们对上大学并不重视,认为能有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学校发生活补助,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而且感觉做工人很光荣,所以选择做了一名工人。”
  毕业后的宋友山分配到了北京医用低温设备总厂的技术科,从事设计工作。1983年,因为出类拔萃,宋友山被破格提拔为技术科长。1985年,他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分院,比高三直接考上的同学要大五、六岁。1987年,宋友山毕业回到了原来的工厂,当上了车间主任。一年后,就被调到了总厂,随后历任办公室副主任、质量部部长、生产部部长、技术副厂长兼分厂厂长。一路的升迁不但充分发挥了他的技术才能,也使他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最大“嗜好”是教书育人

宋友山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最大“嗜好”——教书育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喜欢教学生。”白天,他在厂里忙技术攻关,晚上,他又从事着成人制冷专业的教学、培训工作。如此以往长达12年之久。
  当了6年的副厂长后,36岁的宋友山来到了现在的这所学校做老师。他告诉记者,自从当起成教老师,就没有离开过讲堂:“我们学校实行专业主任负责制,不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题开发,还是基地建设都是由我这个专业主任负责。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没有放弃教课。每周我都要承担16至20节课程的教学工作。”
  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宋友山初入学校时只能以工人的身份从事教学。当了一年半的临时工后,他被破格调入,并成为享受工程师待遇的教师。宋老师知道,自己虽然有着18年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制冷和空调设备的科研开发和12年成人培训教学的经历,已经具备了专业化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但对学历教育的学生应采取怎样教学程序知之甚少。为此,宋老师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教学心理学,不耻下问。入校不到3年,他就达到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知识素质标准和德育素质标准。4年后,教育部门破格将其从工程师转为一级教师,随后又破格从一级教师转为高级教师。如今,宋友山已经成为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的专业主任、高级技师、制冷工程师、学科带头人。
  如今,宋友山老师在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带头创办的空调制冷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骨干特色专业,目前该专业已发展成为涵盖空调、电工、楼宇、电力、物业、酒店机电技术等在内的机电综合专业。

实验基地搭建“立体”课堂

在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有一个全国都非常出名的教室。这个教室没有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却有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东西——具有现代化先进水平的制冷和空调模拟设备、中央空调实训设备、智能建筑物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教学设备、火灾报警和消防系统教学设备、安全防范系统教学设备、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设备、电工电子实训设备。
  基地内所有的设备都是宋友山老师亲自动手、自行设计、自行加工、自行安装调试完成的。这500多台设备,不仅为学校节省资金330万元,更填补了制冷楼宇实训设备的空白,创立了综合化课程体系和“立体”课堂教学新模式。实验基地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真实的外显出来,既不同于工厂的生产设备,也不同于课题研究的科研设备,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两个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能够通过设备的拆装真正掌握知识和经验。
  宋老师说:“这些设备都靠上班的学生们提供信息,才淘换来的。”以往,学校只有一些旧冰箱、空调等实物,没有可以供学生实操的设备。为此,他决定自己制作。“这些设备都是废弃物重新组装后做成的。”为了找到有用的元件,他时常到废品收购站去转转,但更多时就靠自己广泛的人脉了。“那段时间,只要听说哪里在拆迁或哪个单位正淘汰旧空调等设备,我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有时还要自己带着工具去拆这些废品。也有一些设备是与自己关系好的单位淘汰后,就免费送给了我。”就是通过这样,宋友山东拼西凑,最终建立起北京市第一家机电专业实验基地。
  在各方大力支援下,目前实验基地越来越完善,形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多功能、现代化的制冷、楼宇、电工三大综合实训基地。基地还被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评定为制冷设备维修工初、中、高级考站,被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特种作业类委员会评定为“制冷设备运转”“制冷设备维修”“空调设备运转”“空调设备维修”四工种考站。

讲课通俗易懂受爱戴

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宋老师,为社会培训了无数下岗、转岗职工和农民工,并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学生。他能与每一位学生、学员交朋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树立起信心,唤醒学习热情。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始终为已经毕业和再就业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或到现场指导生产实践活动,创立了自己独特教学风格。
  接触到中专教学后,宋老师就遇到一个最大困难:“我发现中专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教学方法单调和陈旧。这就大大压抑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也离生产实践的能力要求相差越来越远。”为此,宋老师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试验。他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以培养复合型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开展工作,全面尝试了将课堂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直观演示辅助教学方法、技能实训辅助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的新“立体”教学方法的实验,最终创立了以机械制图、钳工、管工、电工等相关专业为基础教学,以制冷、空调原理及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专业为综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每天下班后,宋老师都会根据第二天的课程内容编排故事。他总要将多年的经验融入到故事中去,以此来解析生涩的理论原理。在讲空调净化问题时,他就用人喝酒来解释;把压缩机比喻成人的心脏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宋老师会采用两种方法讲课——纯理论性教学和纯感性教学。纯感性教学就是运用认知法进行培训。“这设备叫什么名、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先学会‘检查身体’,再做诊断。”既形象又有针对性的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宋友山老师深受学生爱戴。

午报记者 崔 欣/文 万玉藻/摄


宋友山小档案

宋友山,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教师。长期从事制冷和空调设备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1998年被评定为制冷设备维修工国家题库命题专家;2003年被评定为制冷高级技师;2004年被评定为中央空调高级考评员,同年被评为“朝阳区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2007年被评定为“2006年度朝阳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朝阳区2007年度优秀高级技能人才,被授予“朝阳区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评定“北京市骨干教师”;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制冷学会高级会员。连续3次被评为朝阳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教师标兵;连续9次被市总工会评为“北京市职工技协先进个人”;被市教委、市人事局等6部委评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首都劳动奖章”和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荣誉称号。



耐心讲解 有问必答


在实验基地讲授实操课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