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动式工作法”架起居民“连心桥”——记首都劳动奖章、奥运村街道南沙滩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
2017-01-10
作者:刘欣欣
来源:劳动午报
在奥运村,有这样一位社区干部,他扎根基层,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里,每逢汛期,他都挨家挨户查漏水情况;每周都到居民家中,听民声,问民意,急居民之所急,想居民之所想,开创“走动式工作法”,落实一项项惠民工程,为居民做着基础而又周到的服务。
产权单位多、合居住户多、低保家庭多、老弱病残多、老旧设施多、治安隐患多、物业公司少——这“六多一少”的现状是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南沙滩社区的真实写照。但就是这样一个社区,自2005年开始,却先后荣获了朝阳区“五个好”社区党组织、朝阳区学习型青少年文明社区、首都特色精品社区、北京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带领南沙滩社区取得这些成绩的,就是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
年纪轻轻 却老成持重
2005年,张驚制35岁。这一年的11月25日,他当上了南沙滩社区的党委书记。
在就职仪式上,一位南沙滩社区老党员拍案而起说:“街道对南沙滩太不负责,派这么一个年轻人来,能干好工作吗?”年纪轻轻的张驚制,并没有被这种不太友善的质问激怒,却说出了一句老成持重的话:“请给我时间,请看我的行动。”
光说不练假把式。行不行,要用行动说了算。至于开展什么行动,如何开展这些行动,张驚制心里都“有谱”。
新手上路,调研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翻阅社区资料、询问社区工作者和亲自走访社区居民,张驚制看到了南沙滩社区“六多一少”的现状,并切身感受到了它的严重性。
“把社区当家,心中装着居民,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张驚制说,“而要开展社区工作,我一个人不行,得社区班子一起努力。”
所以,他多次组织社区工作者学习,努力团结社区干部,使大家达成共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因地制宜 创新工作方法
2009年,南沙滩社区居委会办公点由天和人家搬到冠军城。南沙滩社区新老小区交错,老旧小区较多,居委会又坐落在新小区,社区工作与“六多一少”现象比较严重的老旧小区的居民就没有了“地缘”。
“不接地气,不利于开展工作。”张驚制说。
于是,他综合各种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走动式工作法”,把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有形距离,变成了一座无形的“桥”。
所谓“走动式工作法”,顾名思义,就是减少社区工作者的在案工作时间,增加离案工作时间,在走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南沙滩社区,每周一都是固定的“走动式”工作日。这天,社区工作者走进小区,走进居民家里,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意。
后来,张驚制又把“走动式工作法”提炼升华,归纳为走、看、听、问、记、办六个字,并将其制度化,采取“横向分类、纵向分层”的办法,解决走动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几年来,通过这种工作机制,解决了许多社区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张驚制向记者逐一举例讲解,拆除了社区内122户私自安装地锁,至今无一例反弹,目前社区内无一处私装地锁;拆除208处违法建筑,至今无一例反弹,无一例新增;强化装修垃圾处理管理,目前社区内装修垃圾无私堆乱放现象;强化楼道堆物堆料管理,社区内楼道无堆物堆料现象……
急民所急 解决噪声问题
八达岭高速公路噪音超标,是困扰南沙滩社区京昌路沿线985户居民共计3000余人长达近20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问题。
居民聂雨萍1985年搬到汽车北院小区,是南沙滩社区的老居民了。自从八达岭高速公路于1996年建成通车以后,她就深受其害。“如果开着窗户,电视机声音开到最大才能听得清。所以一年四季都不能开窗,要不然就没法休息。”聂雨萍说。
“社区居民的难处就是社区党委行动的指令。”张驚制说,“但是干工作要学会借势。”
2005年上任后,张驚制一边搜集材料,明确责任,一边安抚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他积极谋划,寻找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机。
终于,北京迎来了2008年奥运会。张驚制抓住这次机会,主动与责任单位首发公司先后进行了数十次协商。
2007年,北京市交通委召开的南沙滩社区噪音改造协调会,因为级别不够,张驚制就化身“司机”混入会议现场。
但是面对各方相互推诿责任,谁都不想承担,张驚制再也坐不住了。他站出来,亮明南沙滩社区党委书记的身份,激动地说:“百年奥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北京看奥运村。奥运村居民的生活问题都不能解决,让别人看了笑话,这个责任谁负?”
最终,在张驚制的努力下,首发公司终于在2010年出资1100万元,实施了南沙滩社区紧邻八达岭高速公路的居民楼噪音治理工程,为985户居民全部更换了隔音窗,彻底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临变不惊 处置突发事件
物业公司突然撤离,小区1000余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管理,车辆乱停、电梯停运、垃圾无人清理……这是2012年6月30日发生在南沙滩社区中和家园小区的一个突发事件。
张驚制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业主委员会,就没有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主体。所以,组织新一届业委会才是当务之急。
因此,他先后召开20余次协调会,还启动了《关于中和家园物业到期撤离后的临时应急服务方案》,提供临时应急服务。
在组织成立新业委会的过程中,张驚制整合社区乃至街道的资源,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1+3”党务居务助理的智囊作用、老居干的经验、年轻居干的热情、社区离退老居干的号召力、企事业单位退休老领导的凝聚力。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8月19日,中和家园小区终于成立了新一届业委会,所有难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实践中我体会到,老旧小区老问题多,虽然每一个老问题解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问题再老、再难,都必须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只要调查研究,工作做细了,做实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老问题。”张驚制笑着对记者说。
2012年,张驚制荣获了“朝阳区突出贡献人才奖”,而这个奖项整个朝阳区仅有5人获得;2013年,他还被授予了首都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