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用心念好“安全经”——记首钢新产业园区工程总承包部安保部部长李建喜
2016-08-05
作者:刘欣欣
来源:
李建喜是首钢建设集团首钢新产业园区工程总承包部安全保卫部部长。从2003年大学毕业来到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这十几年间,他用心念好了一本“安全经”。在这期间,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集团公司青年管理骨干。
24个专业制度
规范安全管理
首钢新产业园区工程是首建集团的重点建设工程,由于工作努力,2015年9月李建喜被调到园区担任安全保卫部部长。“当时,首钢园区工程点多、面广,拆除、改建等工程危险性也很大,可以说工作局面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李建喜回忆着说起一年前刚上任时的场景。
通过调研和总结,他开始推动深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我们针对不同季节、施工的不同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全面策划安全生产核心工作。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强化专业管理,制定下发了24个安全专业制度,将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衔接和穿插起来,起到了事前预防的作用。”李建喜将复杂的安全管理闭环模式向记者解释。
此外,李建喜还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并制定了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对于安保部门来说,通过管理模式确保安全生产外,针对隐患的排查工作也必不可少。“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贯穿了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的宽度、深度和力度逐渐加强。”李建喜告诉记者,他按照不同时期及施工内容,每月编制安全检查策划,并组织开展了高空作业、起重吊装、劳保用品穿戴等专项检查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渐规范,特别是劳务人员入场教育培训。”在李建喜的策划下全面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卡,他定期组织职工收看事故案例,组织技术工人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此外,他还借助集团内网开展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法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与考试。
“面对压力不服软,面对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李建喜开拓创新,不断规范园区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实施,确保了首钢园区工程的零事故。
规范安全操作
确保项目零事故
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李建喜经常要解决突发性的工作。2008年1月,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主火炬塔工程。
为此,集团公司成立了奥运火炬工程指挥部,李建喜被派往施工现场,全面负责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按照设计要求,主火炬塔安装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东北部顶盖上,并且是空间异型不规则多曲面螺旋钢管壳特殊艺术造型结构。塔高度32米,厚度6.8米,下部最大直径处13.2米,整体艺术造型风格独特,加之工期紧,高空作业多等诸多的不利因素,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从工程一开始至竣工验收的这7个月时间里,李建喜始终在施工一线,制定了详细的、适当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并逐一落实。
最终,规范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消除和控制了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确保了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实现了奥运主火炬塔项目零事故。
今年4月,首钢建设园区总包部承接了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西十冬奥广场项目。为全面满足冬奥组委入驻需要,这是集办公、住宿、餐饮、交流展示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工程。项目分为核心办公区和服务保障区两部分。
“工期紧,安全标准要求高。咱就必须吃住在一线,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说起这个重要工程,李建喜表情略显严肃。
他着手编制了西十冬奥广场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建立了总包部、二级公司、项目部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分级负责,逐级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全面识别危险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李建喜告诉记者,10个单体工程共识别出危险源780项,并对评价出的141项重要危险源制定了管控措施。
他还全面推行施工现场临边防护栏杆、加工棚等安全防护设施工具式定型化,定期进行检查评价,持续改进。在每周进行安全联检的前提下,成立了3个安全巡检小分队,施工现场隐患排查不断线。
通过多种的安全管控措施,冬奥项目自开工以来,安全生产工作平稳,受到了奥组委、北京市、首钢总公司等领导的高度好评。
生活上做热心肠
帮助职工脱困
工作中认真较劲,生活上李建喜却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谁家有难事,他都会第一时间到场。2015年12月,正值年终岁末工期紧任务重时期,部门的一位老师傅病倒了,需要住院治疗。李建喜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多次前往医院探望老师傅,并帮助他家里解决困难。
“作为安全保卫部门,只有职工之间相互理解,协调配合,在部门内形成安定团结的气氛,才能共筑企业的安全屏障。”在队伍上,李建喜经常这样说,在他的带动下,部门的另外几名工作人员分担了这位老师傅病假期间的全部工作内容,圆满完成了全年收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