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堆中摘奖牌的安全女主管——记燕山石化橡胶厂HSE工作部安全主管张金玲
2016-07-01
作者:刘欣欣
来源:
“之前看着设备它就是一个设备,现在更多从安全方面考虑。说实话,胆子越来越小,能发现的危险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害怕,就想把它做得越来越好。”从2010年参加工作,张金玲在短短六年间已经成为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橡胶厂HSE工作部安全主管,并且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
从学校走到一线,几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学习,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她从一名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安全工程师。2011年和2012年,她连续被评为厂级“优秀团干部”,2013年被评为“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和“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2014年被评为燕化公司“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被评为橡胶厂“三八”红旗手。
初识安全管理
提出创造性构想
2010年,张金玲毕业来到合成橡胶厂工作,接触化工装置,学习工艺流程,同时,也从班组老师傅那里学到了很多化工安全知识。随着橡胶系统专业化重组,工作一年后她选择了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将现场工作经验和大学时学到的化工理论相结合,她和所在的安全管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设立“班组兼职安全员”的构想,以减轻倒班方式由“五班四倒”变为“四班两倒”后班组安全管理面临的压力。
“当时我们由原来的一个班工作6个小时变成了12个小时,而且一个车间变成了一个厂,安全管理人员缺乏,面临的安全隐患更多,压力也更大了。”张金玲回忆着告诉记者,那时的安全监察管理部只有几个人,光给职工们开作业许可证这一项,就让他们忙的团团转。
正赶上厂里两套新装置即将开工,涉及到很多施工工作,张金玲和同事们便决定试水班组自我管理。他们在4个班组中选出了4名兼职安全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管理方法,并给予他们考核管理的权利。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很管用的。毕竟他们人就在班组内,对人员了解,对装置也清楚,更能预见到施工面临的危险性。”张金玲告诉记者,原先,安全监察管理部的人只能是进行巡查,每个班组两个小时才能巡查一次,但是有了班组内的安全员,他们可以随时巡查,随时督促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还设立了发现隐患的奖励机制,鼓励所有职工发现身边的隐患并上报,并给予物质奖励。“原来没有设立的时候,一线职工肯定没有那么积极,有的是看见了隐患不知道那是隐患,有的是知道隐患,但是懒得管。现在,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找隐患呢。”张金玲笑着说。
2014年,燕化公司统一设立了专职的装置安全员,每个装置旁配备一名安全员,十几人的队伍让车间的隐患更加无处遁形。“相比兼职的安全员,这又是一个进步,他们没有别的工作内容,可以全心地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
结缘技术比武
男人堆中摘奖牌
2013年3月公司人力资源部下发了职业健康专业业务竞赛的通知,即将工作满3年的张金玲也报名参加,然而那时的她并没有想到这场比赛将给她带来的莫大荣誉。
初试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张金玲白天要上班,周末要去驾校学车,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图书馆复习。勤奋的她如愿进入到参加集团公司大比武集训的15人名单之中。集训第一阶段历时一个半月,采取教练串讲、学员自学的形式,每周都有一到两次考试,这让她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备战高考的日子。
“15进10,10进5,感觉压力特别大,有些人承受不住就选择退出了。”张金玲回忆说,后来是全脱产的训练,每天晚上九点才能回家,每周二还要去不同装置进行现场学习,同时增加了答辩环节。
此时,张金玲幸运地摇上了北京的汽车牌照,这也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她每天早早起床朗读训练,提高自己的答辩能力,最终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拿到了参加集团公司大比武决赛的入场券。“觉得特别累,想放弃的时候,我就想着必须得拿好名次,我还得靠奖金买车呢!这就是我那时候的动力。”张金玲笑着说。
最后的冲刺阶段更加紧张,没有双休日,每天要学习到晚上十点,培训内容还增加了空气呼吸器和心肺复苏的练习,难度进一步加大。起初,由于身体瘦弱,张金玲连呼吸器都甩不到背上,一不小心还把腰闪了,好几天没敢再练。
看着其他选手天天练习都到了20多秒的成绩,自己还是40多秒,她心急如焚。待腰伤好转后,她背着呼吸器研究了,终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侧背方法,速度也提高到了20多秒。
当年9月13日至15日,连续3天的大比武决赛开战,38家炼化企业的优秀选手参加了竞赛。竞赛包括笔试、现场检查与案例分析、现场答辩和实物操作四项内容,她一路过关斩将,各个击破,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斩获一枚金牌。
“三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时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拿了金牌,我可以提前考中级职称,因为有了这次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很顺利地考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张金玲说自己之后的一切经历都跟这个比赛息息相关。
有了第一次比武的经验,2015年张金玲作为领队和唯一一名女队员与其他四名选手一起代表燕山石化参加了北京市安监局和北京市总工会举办的“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大比武”,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最终获得了“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大比武”的团体二等奖第三名。
胜任安全主管
提升全厂安全意识
2014年张金玲竞聘成为安全主管,上任后,她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通过安全标准化评审,这是一项体系庞大,且具有长期性的工作。
“在大家的印象里,安全就应是安全部门管,跟其他部门关系不大。”最初的工作,张金玲遇到了不少阻碍。“大家工作都很忙,最初确实有些抵触。”
在安全标准化评审的过程中,需要整理、收集很多资料,张金玲细化后将所需的资料清单发给各个部门,往往很长时间得不到回应。她主动找上门,得到的也是“资料都在这,你自己找吧”这样的话。
她只能一个一个询问,一本资料一本资料的翻开学习,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然后复印、装订。在最初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所有的标准化基础工作都是她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慢慢的,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厂职工都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责任更加明确了。
张金玲提议在每个部室设立了安全标准化联系人,其他职工也通过联系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不管是现场整改,还是台账管理,大家都会主动配合张金玲的工作,都把这当成了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