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肾病患者的贴心守护天使——记怀柔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王华敏
2016-02-23
作者:记者 崔欣 通讯员 彭玉霞
来源:
当您陪着家人共度节日的时候,当您陪着孩子温习功课的时候,当您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在怀柔医院急诊抢救室和外科重症监护室却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个身影,她静静地守护在患者身边,双眼紧紧地盯着床边的仪器,时不时旋动几个按钮,做着细微调节,她就是怀柔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王华敏,正在为患者做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抢救4小时助患者成功脱险
“王主任,您赶紧到急诊来,有一个肾衰合并心衰的患者,我们该用的药都用了,可是她还是躺不倒,一直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210/120mmHg,已经4个小时了,一点儿尿都没有。”凌晨一点多钟,王华敏接到了急诊室打来的电话。
29岁的患者,是家中的独生女,早已离异,独自带着一个不满8岁的女儿。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后,王华敏诊断这个患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性高血压,未及时治疗导致目前的状况,需要马上做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她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家属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患了如此严重的病,坚持要求转院。
回到家,王华敏一宿未眠,心里惦记着这位患者。第二天又上了一整天班的王华敏,刚到家端起碗筷准备吃晚饭,电话又来了,“王主任,您快过来吧,昨天转走的那个患者又回来了,病情和昨天差不多,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了一些检查印证了您的判断。”她二话没说,立即放下碗筷赶到急诊。望着患者和家属急切的样子,王华敏简单安慰了两句,立即给予右股静脉置管行CRRT。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她和她的团队一直观察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2小时过去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未再咳痰,血压也逐渐下降至正常。4个小时过去了,患者能躺下来了。这时,患者的父亲紧紧握着王华敏的双手,含着眼泪说:“王主任,您是我家的救命恩人,如果我女儿有事,我外孙女可咋办呀!”
两年过去了,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可规律做血液透析。患者的父母几次想表达酬意,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用行动去实践“医者仁心”
因科室人员匮乏,为了保证科室正常运转,全院的床旁血液净化(CRRT)都是王华敏亲自承担诊疗;她同时还是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副教授,也是北京怀柔医院的第一个副教授,承担着医学生的理论授课及实习医生的带教工作;她时刻关注医疗前沿知识更新,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她认真负责,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手把手地教他们医疗知识、基本技能,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要想做好事,首先做好人;要做患者认可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爱心、责任心;医者仁术,医者仁心,是要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实践的。”这是王华敏教育科室职工常说的话。
5年来,在王华敏的带领下,在全科人员共同努力下,肾内科病房由原来的7张病床增至17张病床,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机由7台增至30台,年出院患者由当初的100余人次增加至500余人次,年透析患者由3000余人次增加至10000余人次,门诊量由年2000余人次增加至6000余人次。自2012年引进了两台CRRT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以来,每年CRRT均在180余人次。新开展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动静脉内瘘术等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建立、急诊药物毒物中毒血液灌流、感染中毒性休克血液净化、肾穿刺活检、腹膜透析等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区内空白,方便患者就医,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目前在怀柔医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已经由26人增加至152人,最长的患者已经透析了18年,腹膜透析患者19人,许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患者们曾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要看病得去北京那些大医院,坐车,排队,去一天还不一定能看上,麻烦透了!现在我们再也不用跑了,在咱家门口就能看!而且一点也不比市里差!”
在职工心中,王华敏是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楷模;在肾病患者心中,她是守护天使,医德高尚,服务病患;在学生眼中,她是指路明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但在她自个心里,更愿意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当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信仰,为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