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客廉毅翔 火绘葫芦“萌”出致富路
2016-01-27
作者: 闵丹
来源:
一个个圆鼓鼓的葫芦在常人眼中不过是个物件,而在廉毅翔和他的创业团队眼中,这就是“无价宝”。自从首师大美术专业毕业后,廉毅翔就来到了顺义区成为了一名“村官”,跟这些葫芦打交道,为老北京火绘葫芦创新。形态各异的葫芦,经过他和团队的巧妙设计和精心雕琢,成了精致的茶壶、拙朴的花瓶,甚至是憨憨的“大白”。2015年,团队的各种葫芦作品达8000余件,年利润达70万元。
2016年1月,在市人力社保局举办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座谈会上,廉毅翔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村官结缘葫芦作坊改成合作社
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平安吉祥、健康长寿;葫芦籽众多,代表儿孙满堂;民间传说中,葫芦与神仙为伴,八仙中的铁拐李、寿星南极翁、济公和尚,都身背葫芦或腰悬葫芦……聊起葫芦的传说和特点,廉毅翔如数家珍。他向记者介绍,火绘葫芦这门技艺始于明末清初时期,最早是烫在竹器、扇面、家具上面,为了遮掩上面不雅观的部位,后来逐渐发展到烫在葫芦上面。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顺义村官廉毅翔凭借自己独特的技艺在葫芦上大胆创新,将只有两三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了上百人并且产值数百万的公司。
因自小喜欢画画,2007年,来自河南的廉毅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在校期间,廉毅翔一心扑在了学习上,转眼间大学四年时光一晃而过。2011年,赶上顺义区龙湾屯镇招聘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廉毅翔和几位同学一起报考,决心去基层锻炼一下自己,同时也为基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经过层层选拔,多数同学落选了,但廉毅翔还是顺利通过。
2011年7月份,廉毅翔到龙湾屯镇工作。在龙湾屯镇丁甲庄村里有一位民间艺人——牛成果,靠着祖传的手艺,和两个好友以及自己家人做火绘葫芦工艺品,自产自销。一直想把火绘葫芦做成顺义地区一张文化名片的镇领导,在了解到廉毅翔的美术功底后决定,让他负责火绘葫芦项目,帮助牛成果在艺术设计上做一些美术方面的培训和提升,以及火绘葫芦的对外推广。
对火绘葫芦知之甚少的廉毅翔,自从接触了牛成果和这门手艺后特别兴奋,很快就爱上了这个行业。当时他就暗暗下了决心,这一生的事业就是火绘葫芦了,要围绕着葫芦大做文章,也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既然要做大做强,一个人闷着头干肯定不行,廉毅翔就发动村里的老百姓一起干,琢磨着把火绘葫芦做出点“动静”来。
在廉毅翔的带领下,龙湾屯镇成立了共青团乡村青年汇,以村子为中心,授牌特色产业,进行加工团队的搭建。火绘葫芦的推广,最迫切的就是缺乏手工艺人。培训手艺人,就要发动本村及周围村子里的青年来学这门手艺,对青年和中小学的孩子进行美术知识、工艺培训,并讲解一些传统教育文化知识。廉毅翔马上行动起来,半年下来,着实影响了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了这门传统手工艺。
成立产销合作社网上售卖
2012年,廉毅翔和牛成果牵头的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非常小,一开始只有二三十人,在管理上也不规范,火绘葫芦的销售只能靠着人们口碑相传,做好一个卖一个。廉毅翔就和牛成果一起商量,琢磨新点子去打破销售的瓶颈。
由于火绘葫芦是小众消费群体,廉毅翔想到,如果把文玩爱好者组织起来,挖掘他们的消费能力将会是一条捷径。很快,廉毅翔开始活跃在网站、QQ群、贴吧等地方进行销售;积极报名参加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展销会,注重每一次宣传推广的机会开发销售渠道,结果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销售的路子慢慢打开了。2012年,火绘葫芦的销量有了质的提升,销售额从一开始的几千、几万块钱收入猛蹿至几十万元,廉毅翔的客户也由北京地区扩大到全国。
“另外一个销售的秘诀就是注重大客户的培养,为一些大型企业做文化产品。例如牛栏山酒,我们帮他们把牛栏山古代酿酒的场景图烫到了葫芦上,做成公司文化产品,很受好评。及时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开发一些特色礼品、活动纪念品等,慢慢地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廉毅翔说。同样在这一年,在廉毅翔的带领下,北京吉祥八宝葫芦手工艺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由区级合作社成为市级示范合作社,这里也成为了顺义区科普示范基地。
2014年,廉毅翔的村官任期结束,但他本人却没有离开,而是扎根在了村里。除了给青年村民做工艺培训,廉毅翔还跟着团队到中小学传统教育兴趣课堂给孩子们上课,培养孩子对葫芦文化等传统技艺的兴趣;到老年干部大学、丰台区妇联等单位,帮助老年人培养乐趣,帮助妇女就业;在顺义帮助残疾人实现再就业……
打造火绘葫芦全产业链
时间一长,随着葫芦销量的提升,生产跟不上了。由于火绘葫芦必须确保纯手工打造,要想实现团队的迅速壮大,就必须保证加工团队的力量。这次廉毅翔的母校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2012年5月份,廉毅翔在首都师范大学创业科技园的帮助下,成立了北京奕奕朗空文化传播公司,面向首师大美术学院的学生,吸引学生或全职或兼职加入创作团队。这个举措,不但让学生可以业余时间赚点零花钱,而且还保障了人才队伍建设,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公司工作。目前,廉毅翔的开发团队固定员工有30人,长期兼职员工有上百人。
“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储藏、工艺绘制再到销售推广,这是我们整个产业链条,种植葫芦是我们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供应的保障,如今有上千户农民自发种植葫芦,同时我们也有上百亩的葫芦庄园。在种植环节,我们还经常邀请农科院的专家指导葫芦特色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确保葫芦的产量和质量。除了传统的葫芦外,我们还可以生产一些奇异造型的葫芦,满足小众需求。”合伙创始人杨继伟说。
由于带动学生兼职、参与创业得到了学校的肯定,2015年,廉毅翔的吉祥八宝葫芦项目被推荐成为北京市教委优秀创业团队,之后从市人力社保局筛选出的几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整体排名第十二,文化创意类项目排名第一。
一把烙铁,再加上自己的创意和手艺,一个个普通的葫芦在他的手里成为价值不菲的手工艺品。八仙过海、十二生肖一套套的葫芦很快被抢购一空。仅2015年,大葫芦就实现了近300万元的销售额,精致的小葫芦也实现了二三十万元的收入。能取得这些成就,廉毅翔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卑,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这个创业的队伍。
“最初结缘火绘葫芦时,只是一个小作坊,如今能发展到附近上千户村民种葫芦,最重要的是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火绘葫芦被列入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下一步就是朝着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挺进。我愿意打造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带领更多的青年人关注传统文化,带领农民致富创收,打造一个属于北京顺义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我们的目标是做北京葫芦文化的代表,做中国葫芦文化的符号。”廉毅翔说。